楊銀波:重慶特大旱災的方方面面
【大紀元9月2日訊】重慶遭遇特大乾旱,因其危害之嚴重、受災區域之廣大、涉及人口之眾多、持續時間之長久、投入財力物力人力精力之繁巨,已激起海內外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
我所在的區域及家族,同樣是不同程度的受災者之一。縱觀全重慶,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我實感有記錄的必要。自5月初乾旱在重慶雲陽等地初現苗頭開始,到現在40個區縣受災、2,000餘千公頃受旱、三分之二的鄉鎮人口飲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超過34億元,整個過程持續了將近四個月的時間,到現在仍未結束。氣象局預測:旱情將延續至8月底!在這將近四個月的時間裏,我一直在重慶度過,親眼目睹了災情的嚴重、高溫的殘酷、各項行動的緊張,以及群體的恐慌、焦躁、鎮定、從容、投機等林林總總的狀況。一幕一幕,令人感觸非常,且由於這種「在場感」的支撐,體會起來顯得更加真切和感同身受。
災情:高溫、缺電、火災
6月20日,重慶巫溪遭遇60年一遇的特大乾旱,八萬多名學生被迫停課。一個月以後,重慶遭遇旱情的區縣達到28個,共計206萬人面臨臨時飲水困難。第二天,受旱區縣突然增加到36個。到8月9日,尚屬全國首次發佈的「紅色一級預警」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佈,這一天全市共有24個區縣的最高氣溫超過40度,其中巴南區達到42.8度。8月15日,更成為重慶氣象史上的大事件:重慶綦江以44.5度的極端高溫,超過1953年8月19日重慶彭水地區創下的極端最高溫44.1度!全市共計22個氣象監測站點的氣溫刷新歷史記錄,全市28個地區超過40度!這一天,是重慶自1951年有氣象資料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重慶北碚區也以44.3度的極端高溫達到自1934年有氣象資料記錄以來的最高值,重慶也因此遭遇全市 40個區縣全部受災的嚴峻形勢!
第二天,倡議社會各界捐助的活動立即拉開,從市政府「社會捐助接收辦公室」、市財政局到市慈善總會、市紅十字會,再從媒體到企業、組織、團體、社會直至個人,各種捐助活動此起彼伏,從世紀金源集團、中石油集團、電力公司集團、西南鋁業集團、煙草公司集團等商界巨頭,到普通的農民工,無論貧富貴賤,一一行動,場面壯觀,感人肺腑。其如火如荼之狀態,簡直如一場臨時預備戰爭。為了儘可能彌補損失,解決臨時問題,所有人都甭緊了弦,堪稱「全民抗旱運動」。
缺電與火災,也一度伴隨著高溫旱情,成為重大問題。6月20日,全市當日負荷達494萬千瓦,與2005年最高日負荷記錄持平。6月28日,全市當日負荷達515萬千瓦,成為2006年最高日負荷記錄。7月12日,全市當日負荷攀昇至561萬千瓦,刷新了2006年的最高日負荷記錄。7月13日,電力負荷達到電網承受極限,九龍電廠一機組突發故障,被迫首次拉閘限電。7月20日,電力負荷竟在拉閘之後仍然攀昇至591 萬千瓦,不但刷新了2006年的最高日負荷記錄,並且成為重慶電網有史以來的最高日負荷。迫不得已,8月16日,重慶向鄰省四川緊急求援電力30萬千瓦。 8月18日,電網面臨特大困難:水電枯竭,白鶴電廠、珞璜電廠等火電機組發生故障,日最高用電缺口達到156萬千瓦,成為2006年電力缺口最大的一天。
高溫之下,森林、樹林、竹林、草木等乾枯、焦躁,極易發生火情。從8月3 日凌晨重慶涪陵區羅雲鄉獅子梁村一社森林起火(火場總面積達292畝,受害森林面積達217畝)開始,到8月10日巴南區木洞鎮院牆村冷水埡森林起火、8 月11日沙坪壩區曾家鎮虎峰山森林起火等,森林火災頻繁發生,城市、鄉鎮火災更是常見。僅8月16日18時到8月17日18時,在這短短24小時之內,重慶就發生山火37起、電線失火六起、民房失火七起、其它火災57起,共計 107起火災!狀況略為緩和是從8月20日才開始的,這一天全市氣溫第一次回落到40度,但仍沒有大範圍降雨。就在我寫作本文之時,窗外仍然高懸著毒辣的 「火太陽」。
旱情之重,為歷史所罕見
傳統農業在乾旱中遭到最為嚴重的重創,水稻、蔬菜、水果等損失慘重,輕旱面積超過510萬畝,重旱面積超過982萬畝,乾枯面積超過476萬畝。為彌補受災損失,除了外出務工(比如到新疆采棉,每公斤棉花計價0.85元。8月21日,永川、銅梁、武隆已經外出1,700名農民工,截至9月5日將超過十萬重慶農民工赴疆采棉)之外,其它方面就必須依賴於晚秋糧食生產(比如再生稻、秋洋芋、秋蕎、秋紅薯等),依賴於速生蔬菜搶種搶播,依賴於以柑橘為重點的果樹保護,依賴於大牲畜、生豬及禽類養殖,依賴於草魚、鰱魚、□魚等水產品培育。這方面,特別需要政府的組織輸送和補貼救濟,否則根本就是無米之炊。
各方面都面臨重大危機,防汛抗旱、人畜飲水、打井、人工降雨、森林防火、農業生產等,方方面面都需要錢、需要物、需要人。當全市近 623萬人直接投入抗旱,並大量投入機動抗旱設備、機電泵站、機電井、機動送水車等的同時,全市也有共計275座水庫蓄水降至死水位以下!河、溪大量斷流,水庫大量乾枯,連長江、嘉陵江也降至歷史最低水位。有的江段河床裸露,為歷史所罕見。目前,嘉陵江一等航段的水深只有1.5米,三等航段的水深只有1.2米,且水域面積也在不斷縮小,所有載重船都被一律停航。
重慶急需求援的,不僅有大量資金,也有滅火機、滅火彈、油鋸等普通物資,還有降雨專用炮彈、森林消防飛機等重要物資。8月17日,重慶的火箭彈就用得一乾二淨了,高炮彈也只有3,000發左右,為此,重慶已被逼到向江西、內蒙古、四川購買炮彈的地步。購買300枚火箭彈、10,000發高炮彈之後,居然遠遠不夠,還得繼續買。沒有雨,水嚴重緊缺,只能不斷停水。8月10日,江北區三萬人停水十小時。8月18日,沙坪壩自來水廠的取水龍頭只差40厘米就將露出嘉陵江水面,江水比往年同期降低十多米,只好等待大渡口的豐收壩水廠和九龍坡區的和尚山水廠救援。綦江縣的通惠河都快干了,河床裸露,水廠的取水口也露出了水面,面臨停水危機,不得不啟動緊急預案,直接從綦河取水。
大量農村地區更為悲慘,大多數人並不能喝到自來水。有水井的村民倒好一些,那些沒水井的村民只能到處想辦法找水源。今年重慶旱災最嚴重的是潼南,潼南旱災最嚴重的是五桂鎮,那裏的人就算湊齊了打井的錢,但仍有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用機器打一口井,至少要30方水用於潤滑機器之用,但是五桂鎮的村民大多深居高山,連一滴現成的水都沒有!重慶墊江縣受災人口達62萬餘人,其中31萬多人飲水困難,12萬多畝農作物絕收。其管轄範圍之內的硯台鎮,占90% 以上的農田乾涸硬化,裂縫大多能容下拳頭,全鎮大多數農作物被干死,減產在一半以上。此種嚴峻狀況,何止是「50年一遇」?簡直是「百年不遇」!
市場:菜類、肉類、果類欠缺
現在的狀況,對於我們這邊的人非常不利——我住在重慶西部的永川市,情況很糟糕。這幾天,重慶東部、東南部的開縣、巫溪、萬州等區縣的氣溫已經下降十度以上,但是重慶中西部地區的高溫天氣仍在持續,永川、壁山、潼南、榮昌、大足等渝西地區大片大片的老竹林干死,百年老樹也在高溫下枯萎乃至干死,即使年齡再大的老人,也是第一次遭遇這麼厲害的天災。我的周圍正處於「退耕還林」地區,竹林、果樹、蔬菜乾死的現象普遍存在。現在我和家人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挑髒水來搶救唯一可活的蔬菜——籐菜,否則連可吃的菜都沒有。
其它地方的情況也與我們差不多。比如壁山縣青槓街道新七村,大片紅薯死在地裡,大量橙子枯死在樹上。青槓街道下轄的幾個雞魚養殖社,就發生了雞魚大量死亡的情況,其中孫河村養雞戶宋邦進就有近200隻雞被活活熱死。那些賣花的花市、花店、花舖也被整得很慘,只能拿塑料花來撐門面,因為在高溫之下一般鮮花的死亡期只有一、兩天,而康乃馨、百合等鮮花的死亡期也只有七、八天,每天都要澆水兩三次,不然生意就只能面臨癱瘓狀態。
物價也是備受關注的問題之一。目前市場上最急需的是葉類蔬菜和瓜類,比如小白菜(1.88元/斤)、黃秧白(0.92元/斤)、豇豆(1.81元/ 斤)、萵筍(1.85元/斤),以及籐菜、茄子、番茄、瓢白、木耳菜、苦瓜、黃瓜、絲瓜、南瓜等。重慶缺菜,但又必須控制市場價格,所以對於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如江北盤溪、九龍坡毛線溝、南岸正揚、北碚京華等),以及運輸、進場、銷售等一系列環節都想盡了優惠的辦法,並向四川蔬菜生產公司求援。大量蔬菜商販也從中盈利,有的人搞得非常不像話,大發「國難財」,坐地起價,超出一般人的忍受程度,令人憤慨。
肉類市場和水果市場也趨於緊張,這跟整個受災背景相關。至於綠化工程慘遭重創那就更顯得無比正常了,僅在重慶主城區,就有近3,900株喬木、近 30萬灌木死亡。在渝北、巴南、萬州、巫山等十個區縣,就有80餘萬株柑橘果苗受災,其中巴南、萬州、雲陽、巫山等地的苗木死亡率均在60%以上!缺水果、缺蔬菜,那就吃肉,可肉也缺,居然有人趁機打起「偷運青蛙,輸送餐館」的主意,有甚者甚至用飛機從山東等地把青蛙運到重慶來。最近,我在一次等船的旅途上,就親眼目睹一名女商販收集了六個麻布口袋的青蛙,通過輪船、火車運到重慶主城區餐館,青蛙連連慘叫,聲聲撼人!
警醒:亡羊補牢之後,應防患於未然
一次罕見的旱災,將整個社會的各個細胞都刺激、反彈了起來,每一處細小的角落、每一個具體的個人、每一件牽涉到眾人的事情,都在這次旱災中凸顯無疑。如果要深刻地瞭解重慶旱災給社會各階層帶來的問題與啟示,我建議諸位先去閱讀一下任不寐先生的著作——《災變論》。因災而變,我們要的就是這個「變」。事實上,這次罕見旱災絕不僅僅是天然的、不可抗拒和更改的災難,另有其它許多隱藏因素,有一定的必然性。這次旱災,已經警醒重慶應在亡羊補牢之後防患於未然,在整個發展過程的種種方案中找到平衡,而不能不顧一切地冒進。
重慶其實還很稚嫩,還有待於在基礎設施建設、弱勢群體扶持、自然生態保護以及「人文重慶」等方方面面下功夫。當然,作為地地道道的重慶人,我非常感謝海內外各界人士對重慶災區的關注、支持與幫助,我也欣喜地看到在大事件背景之下重慶人正在學習和練習的某種堅定、不怯和從容。雖然這當中不可避免地發生過恐慌,雖然還有許多沒被政府和媒體重視到的地方,但是這也正好提醒這裡的公共管理者更應注重公共事務當中易被忽視的那些細節。
我非常熱愛故鄉重慶——從內心深處說話——我也很想投入一份力量,所以我也堅持不斷調查,不斷表達,不斷滿足讀者和朋友的知情權。災情是一個連鎖反應,從生活到生產,還有教育、醫療、消費等,這些都受到了影響。重慶要恢復起來,還需要一段時間。而外省在這段時間之中對待重慶的態度和行動,也是值得重慶深思的另一項重大資源。危機成就教訓,磨難成就經驗,願家鄉度過難關,眾人攜手,扶平傷痕!@
(大紀元首發,轉載請註明岀處)(//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