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宏:管制國際,顯示中共對言論自由的恐慌

人氣 32

【大紀元9月17日訊】專制政權最怕的就是「人多口雜」。人多則難以控制行動,口雜則難以控制思想。所以宗教ˋ社團要控制,以防人民群聚。所以輿論ˋ媒體要控制,以防異議出現。中共是全世界最大的專制政權,嚴厲管制「人多口雜」是必然之事。

過去數十年來,在中共境內的國際媒體從來沒有「造謠生事」的出軌記錄,一則是實事實報的輿論精神,而更重要的則是,在專制政權之下,「不敢」無事找事,以免惹禍上身。

儘管如此,最近中共政府竟然頒布了「外國通訊社在中國境內發佈新聞音訊管理辦法」,要求外國通訊社在中國境內發佈新聞ˋ照片和圖像,必須得到中國官方新華社的批准,而且不得發佈「危害國家安全」的新聞,新華社每年對不同國際媒體進行檢討審核。

國際社會大譁,對中共此一嚴厲管制媒體,控制言論的措施無不嚴詞斥責,歐美媒體更是大罵中共言論自由嚴重倒退。

一.管制國際媒體是管制網路的延伸動作:

此次對中共對國際媒體的嚴厲管制措施,明顯是繼管制網路之後的延伸動作。

前陣子中共為了管制國際網路,要求網路公司,如微軟、google等,必須提供使用者資料,限制使用民主、自由等字詞資料的搜尋,之後,各國政府,尤其是美國當時沒有積極反應,表達強烈反對,讓中共認為各國無法對抗中共此種作為,有了前次成功的經驗,所以如今才敢繼續對國際資訊設下限制。

對之前中共管制網路的措施,美國政府所做的反應相當荒謬,竟然是經由國會議員譴責網路公司沒有抗拒中共的無理要求。

網路公司根本沒有抗拒中共的力量,只能選擇留或是不留在中共大陸,真正有力量可以抵抗中共管制網路言論自由的只有美國政府自身,因為只有美國政府才有經濟和國際力量可以反制中共。

但是,由於美國在反恐ˋ北韓ˋ伊朗ˋ聯合國都需要中共的合作,所以縮手不敢管,甚至連重話都不敢說。現在終於使得情況更加惡化。

預期此次對國際媒體的管制措施,國際社會也同樣是無可奈何。

二.經濟高度成長,言論自由沒有相對開放的原因:

讓人奇怪的是,中共經濟仍然持續高度成長的現在,為甚麼言論自由不是相對的更加開放,反而是更嚴厲的管制,實在令人不解。

很可能的原因,一是,在急速開發之際,各級政府和人民紛爭的事件不斷發生,有些中共甚至動用了軍隊武力鎮壓,開槍殺人,許多訊息都是經由國際媒體傳出,所以予以管制是一種政治上「隱瞞事實」的需要﹔二是,由於江澤民的影響力仍然強大,或許在中共內部高層正在進行某些政治鬥爭,在減少媒體透露避免影響政局的情況之下,必須加強管制﹔三是胡錦濤逐漸握有較大的權力,責任加重,為了控制發生重大事故後的訊息傳佈,降低境外媒體的影響力,所以加強管制。

這三個因素,現在應該是同時存在。目前中共政府正在進行的重大政治改革幾乎完全停頓,甚至反政治改革的作為越來越多,但是,人民的對逐漸開放自由ˋ進行民主化的呼求卻是越來越大,隨著民間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共和人民雙方在意識上衝突的機率越來越高,力度越來越大。管制國際媒體,壓制言論自由,確實可以收到「反政府」的民主思想的傳播。

三.言論自由是崩潰專制政權的最大力量,必須壓制:

有人指稱這是中共民主的倒退,這個說法並不正確,因為中共本來就沒有民主ˋ沒有言論自由,所以根本沒有所謂倒退的問題,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管制得更加嚴厲」。

自有歷史以來,專制政權最嚴厲的壓迫就是言論自由,因為言論自由向來就是崩潰專制政權的最大力量。

開明專制如蔣經國,在他執政期間不也發生為了一本蔣經國傳,竟然殺人殺到美國來,使得遠離台灣千里之遙的江南先生命喪在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度之內。

更何況是開槍殺害人民,毫不猶豫,一點都不手軟的中共政權,對於言論自由的控制和壓迫當然是更加的嚴厲。

對言論自由的恐慌是專制政權的本質,所以中共管制國際媒體以箝制言論,是必然發生之事。

四.民主選舉是言論自由的關鍵,等十五年之後再說:

沒有民主選舉就沒有言論自由,因此只有中共民主化中共大陸才有解除言論管制的可能。言論自由的基礎在於民主,民主最大的關鍵則是在「選舉」。一人一票的平等選舉是排除專制的最有效的民主化手段。中共對只具「形式」的選舉都具有恐慌感,害怕弄假成真,所以經濟開放改革至今,

連中共最基層的鄉村也沒有進行民主選舉的機會,因此要期待中共舉行縣市ˋ省級的選舉,仍是遙遙無期。

中共人民要有選舉權,至少還要等十五年以上。十五年的估算,是因為在胡錦濤主政期間中共不可能開放民主選舉,以胡錦濤的年紀作為估算的基礎。至於胡錦濤的繼承者是不是會開放民主選舉,無法預知,只能說,預期有個存在的可能性。

所以要等中共開放言論自由解除對網路和媒體的管制,等十五年之後再說吧!@(//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地主國星拒社運人士 世銀年會被抵制
V6長野博會女友 破除同志疑雲
毛氏忌日三十年 千秋功罪眾人談
中共滲透臺灣媒體 煽動暴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