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農民的「訂單農業」
【大紀元9月15日訊】(亞洲時報 Raja M孟買撰文) 在印度西部馬哈拉斯特拉邦,許多農民不堪重負自盡。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公司大力正試圖在該邦掀起「訂單農業」(農民按照與客戶簽定的回購合同種植特定的作物)熱潮,引發了一場有關訂單農業能否真正惠及農民的爭論。
據印度政府估計,到2010年,訂單農業將使該國農業出口翻一番,增至200億美元。不過一些合作社擔心這樣的回購協議只會加重農民的苦楚,而且可能引發土地危機。按照這些協議,當前用作種植水稻和小麥等主要農作物的耕地將被改變用途,以滿足價值3.5萬億美元的全球食品加工工業的生產需要。
信實工業(Reliance Industries) 、印度煙草巨頭ITC、Godrej國際公司和百事可樂正與馬哈拉斯特拉邦政府商議大型訂單農業專案。印度《金融快報》 (Financial Express) 報道說,這些公司看中了土地資源豐富的西部馬哈拉斯特拉邦,希望投入大量資金幫助修建未竣工的灌溉水壩和灌溉渠,「教育」農民改變「過分依賴」甘蔗的種植模式。它們將給農民提供就業、保健和穩定的收入。
共產黨領導的西孟加拉邦政府表示,雖然歡迎以技術為主的外國直接投資,但不允許跨國公司把訂單農業模式引進該邦。
一般來說,買家似乎比賣家更青睞訂單農業。農民出身、印度全國合作社聯合會(總部設在新德里)副主席霍爾卡(C B Holkar)接受《亞洲時報在線》採訪時表示,我去德國考察過,那裏的訂單農業合搞得很成功。一些農民擔心自己的土地受威脅,這是杞人憂天,訂單農業的主旨是給他們提供更好的農產品收購價。
霍爾卡說,「我們在旁遮普邦做了一些訂單農業試點,說農民受訂單農業剝削那就大錯特錯了。」不過,他本人就是買家,從馬哈拉斯特拉邦納西克區(Nashik)的葡萄園收購合同產品。
印度最大私營企業-塔塔集團(Tata)旗下目前有93個公司,2004-05年的收入是178億美元。該集團說,其訂單農業公司將幫助農民如何保護自己不受盤剝,教他們知道如何利用互聯網和電腦軟體。
不過,在一些人看來,訂單農業實際上是不平等交易。例如,在其關於訂單農業對農業發展的影響的研究報告中,印度頂尖商學院—印度管理學院的辛格(Sukhpal Singh)博士指出,訂單農業沒有使農民得益。他說:「在政治經濟中,訂單農業是農業聯合企業為積累資本和剝削農業生產,而進行的一種資本滲透方式。」 他說,訂單農業是在行銷、飲食習慣、技術和農業生產發生改變的新經濟環境下產生的。
印度管理學院的研究呼籲有關部門採取行動並制定法規保護印度2.35億農民的利益。印度農民協會聯合會表示,印度86%的農民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5英畝(折合2公頃),而美國農民人均可耕地面積多達178.5公頃。
Aisling Analytics Pte(新加坡對沖基金公司,投資總額高達3.7億美元)總經理邁克•科曼(Michael Coleman)接受《亞洲時報在線》採訪時表示,不遵守合同的可能性肯定存在,而且合同雙方都存在。一些農民拿了錢卻不交貨,而由於有關法律體系存在漏洞或農民遊說團體勢力強大,結果買方只獲得有限或根本沒有得到賠償或補償。」
科曼說,合作社「可以發揮主導作用,在訂單農業中保障農民的利益。引進訂單農業使農業發展加速數十年甚至數百年」。
負責制訂印度農業政策的農業合作部公佈的一份市場改革調查說,「在我國,訂單農業有相當大潛力,不過在這種新型模式下,沒有現代技術支持的小農不再有競爭力。簽定合同可以使買家獲得生產服務和信譽保障,農民獲得新技術。定價安排可以大大降低市場競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幾十年前,印度農民主要向國有企業出售農產品。進入自由經濟時代後,在農產品價格暴跌的同時,農民還得想辦法解決化肥、種子和殺蟲劑成本瘋漲的問題。
亞洲國家,尤其是菲律賓和泰國越來越傾向於發展訂單農業。泰國進出口銀行打算資助訂單農業專案,緬甸軍政府邀請孟加拉與泰國商家一起在該國投資訂單農業專案。
然而,許多印度農民都對訂單農業反應冷淡。總部設在新德里、代表500萬農民家庭的印度農民組織Bharat Krishak Samaj執行總裁Krishan Bir Chaudhary反對訂單農業,他的理由是這樣做只會使國際公司得益,農民受害。
科曼則指出:「思想觀念是問題的關鍵。開放型經濟好還是封閉型經濟好?試問哪種方式更能保證食品安全,是比較優勢和自由市場環境下形成的經濟專業化還是對國內農民的保護?馬來西亞有沒有因為出口橄欖油和橡膠,而進口大米和小麥變得更糟糕?難道英國不該撤銷《玉米法》,解放在田間勞作的40%勞力?這些問題在印度都引起了激烈爭論。」
不過,印度農民更關心的是生計問題,而不是觀念問題。新聞雜誌《前線》(Frontline)本期的封面專題就是馬哈拉斯特拉邦農民自殺的消息。雜誌援引該邦一農民的話說,「為什麼政府願以1400盧比(折合30美元)/100公斤的價格進口小麥,而不願以800—900盧比/100公斤的價格買國產小麥?為什麼洋蔥或土豆一漲價,城裏人和媒體就吵吵鬧鬧?難道他們連一個月多50盧比的食品費都負擔不起?如果那樣,種洋蔥或土豆的人豈不只有餓死?(//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