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十四日電)兒福聯盟今天公佈一份屬於兩岸都會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結果發現兩地小朋友課後最常從事的活動都是看電視,不同的是台北兒童的近視多於上海;另外台灣兒童的國際觀優於上海兒童。
這項調查報告發現,在健康情形上,台北和上海的小朋友體型差不多;但台北五、六年級的兒童有六成近視,上海只有三成,觀察去年一整年的生病次數也發現,台北兒童有百分之十二點五,而上海僅有百分之五的兒童生病七次以上,顯示台北地區的兒童身體狀況可能較弱,或是健保制度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際觀的表現上,台北小朋友表現明顯高於上海,兩地以去年重大國際新聞來測驗小朋友,結果台北平均高出十分,顯示台北的兒童對於重要國際形勢比上海兒童更關切。
調查報告顯示在生活型態上,兩岸有超過一半的兒童,課後最常做的是看電視和上網,不同的是台灣的小朋友大都在家上網、上海的小朋友則是到網吧上網;除此之外,有幾項課後活動兩地差異極大的,如養寵物、看電影、睡覺等,台灣有百分之八點七的孩子會養寵物,上海僅有百分之零點二的孩子養寵物;上海有百分之十六點二的孩子會在課後看電影,但台北僅有百分之三點三。
在價值想法上,兩岸小朋友煩惱的第一名都是「功課不好」、其他還有時間不夠、生活無聊、零用錢不夠等,都是這兩地都市小孩共有的煩惱;但在自我概念上,調查中則明顯呈現上海兒童的自我概念較台北佳,包括「我喜歡自己的外表長相」、「我喜歡自己」、「我喜歡自己的個性」、「我覺得我很重要」等四個問題,上海兒童的回答都較台北兒童有自信。
在未來志願上,兩地兒童長大的第一志願都是希望成為醫師、律師等專業人士,但第二名的志願則不同,台北小朋友希望成為「運動員」,上海則為「大明星」。
兒福聯盟副董事長馮燕表示,這次調查的主要目的是對台灣地區兒童的生活狀況有各個面向的瞭解。尤其因應網路社會的來臨,與全球化的衝擊,孩子的生活到底起了怎樣的變化?台灣的孩子又跟其他華人區域的孩子有怎樣的異同,都是值得關心的議題。
這次調查台北部分由兒福聯盟文教基金會負責,上海部分則由復旦大學負責,抽樣方式上海地區按照「中心城區」、「市郊結合區」和「遠郊地區」三個群體,分別在這三群體中隨機抽選三個區;每區隨機抽取一個學校,共完成一千兩百四十份有效問卷。
台北地區則從十二個行政區各抽取一個學校,以該校五、六年級的學生為受測對像,共收集到一千七百五十三份有效樣本。為符合同時性比較,這項調查在同一時間進行,兩岸同時在今年三月三日至四月三十日期間進行問卷調查,在百分之九十七的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百分之四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