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偉大的形容詞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9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林馨明墨爾本報導)在澳洲有一個非凡的形容詞-Bloody。這是澳洲人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最泛,用得最多的一個形容詞。這個字的原意是罵人的,很像中國的國罵。可是由於這個形容詞用得太泛了,在很多情況下它已經失去了本來的意思了。

可是這個形容詞並不是澳洲人發明的。一八二三年出版的由格羅斯編寫的一本字典說這個字起源愛爾蘭,並解釋說是那裏的小偷最愛用的罵人的話。由於當時澳大利亞有很多愛爾蘭囚犯,因此說這個字是澳大利亞早期引進的字就毫不為奇了。可能這個字是隨著第一支船隊來到澳大利亞的。

這個字到了澳洲之後很快就被廣泛應用。在十九世紀來澳洲旅遊的遊客對這個字用法的評論都不好。威廉•凱利在他一八五九年出版的《維多利亞的生活》一書中為他引用了這個形容詞而向讀者道歉。他說因他在書中提及有關殖民地的對話中頻繁使用這個醜惡的字,因此應該受到譴責。他在解釋原因時說,因為在澳大利亞中層和下層人平時的對話中一直充滿著這個字眼。

最早把這個非凡的澳大利亞形容詞用文字的形式發表的作者之一是C. J. 丹尼斯。他之所以能僥倖發表是應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把這個字用在一首愛國小調裏。

澳大利亞的《新聞公報》在一八九四年把這個字譽為非凡的澳大利亞形容詞。該公報解釋說,這是因為澳大利亞人用這個字比任何一個所謂的文明國家用這個字都要多得多。然而,後來《新聞公報》的一名編輯A.G.斯蒂芬斯一度因這個字被如此廣泛使用而勃然大怒。他於一九二七年三月給《悉尼先驅報》寫了一封信。他說在男人們的談話中經常可以聽到這個粗俗的字。這使人感到震驚,使人感到丟臉。雖然在澳大利亞其他城市、在英國和其他國家的城市裏也存在著這個討厭的字,但是沒有一個地方比悉尼聽到這個字更糟了。自私、不介意和可怕的習慣使得這個字能通行無阻,不受指責。數以千計的悉尼人經常使用這個字是令人討厭的。

我們完全相信,這份公開的抗議有助於清除悉尼生活中的這一污點。有趣的是斯蒂芬斯在他的這份公開信中根本就沒有說出這個字。

儘管這個字用的很泛,但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年代裏,澳洲的報人才允許這個字出現在他們報紙的欄目裏。但在直接引用名人使用這個形容詞時,報紙都極為謹慎。

為了能通過報社自己制定的審查,作者往往會用破折號、有時用字母B、或者用委婉語Blank來代替,就像我們漢語裏用X來表示髒話一樣。

移居澳大利亞的人也都很快學會用這個形容詞。很多情況下這可能是移民參加工作後學會的第一個形容詞。由於這個字用的太泛了,因此慢慢地失去了原有的性質,即使在澳大利亞法院也不例外。

一九三九年一月,一個人因用了這個形容詞而被告到悉尼的倫敦法院,罪名是使用了下流的語言。地方法官在判決時說,這個字有時是有冒犯性,但不屬於下流話,並允許檢察官將起訴書中「使用了下流語言」改成了「使用了冒犯的語言」。法官宣判被告有罪,並處以一鎊罰款。

一九四二年一位法官在悉尼離婚法院發表評論說,bloody在現代用語中是一個很普通的字,因此不能被看成是罵人話。

一名英國法官對這個字作了很有趣的評述。他說如果禁止粗俗、未受過教育的人使用這個字那麼他們的對話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而受過教育的、舉止文雅的人可能會在一不小心頭碰到門框時用這個字。然而粗俗及未受過教育的人使用這個字的時候,不是有時,而是總是把這個字當成一個強有力的形容詞,目的是為了強調。這段評語確實非常有趣。

雖然在法院的記錄中確實有不少男男女女因使用了這一偉大的形容詞而被判有罪,但對他們的處罰一直是很輕的。然而,一位名叫休•馬洪的聯邦議員因在一九二零年描繪大英帝國時用了這個字而被趕出了聯邦議會,理由是他使用了所謂煽動性的,不忠誠的語言。

在澳大利亞,Bloody這個字主要被用來加強語氣,有時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位澳大利亞新移民對那些老忘了關門的人感到厭煩,於是在門上貼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Kindly shut the gate!」「請隨手關門」。但他發現不起作用,於是他把「請」字劃掉了,剩下「Shut the gate」, 「隨手關門」。經過修改的紙條效果更糟。於是他去找他的澳洲鄰居請求幫助。他的這位澳洲鄰居建議寫「Shut the BLOODY gate!」。從那起一切太平無事,再也沒有遇到長尾巴的人。其實他鄰居幫他在「Shut the gate」裡加上的這個Bloody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而只是一種強調而已,但卻收到如此好的效果。從這個故事我們不難看出這個非凡形容詞的非凡作用了。

今天,在與澳洲人的接觸中您仍能時常聽到這個字,但是請您千萬不要介意,這並不是一個壞字。@
(//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悉尼空氣污染嚴重 引發數百死亡病例
澳洲經濟師預測油價可能降至1澳元
澳洲政府可能推遲出售健康保險公司
留學人員青睞民生國際雙幣借記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