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健康1+1

山藥的栽培管理技術

山藥為薯蕷科植物山藥的乾燥塊根,為常用中藥。始載《神農本草經》,原名「薯蕷」,「山藥」之名始見於《本草衍義》。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胃、肺、腎經,可補脾胃,益肺腎,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糖、久瀉、肺虛咳嗽、腎虛腰痛、滑精等症。

山藥為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其根壯莖短,根直立,肉肥厚,呈圓柱狀棍棒形,長可達1m,直徑2~7cm,外皮灰褐色,生多數鬚根,質脆,斷面白色帶粘性。莖細長,通常帶紫色,有稜線,光滑無毛。葉對生或三片輪生,葉腋常生株芽「零余子」,俗稱「山藥豆」。其葉片形狀多變,呈三角狀卵形或三角狀寬卵形,長3.5~7cm,通常三裂,側裂片圓耳狀,中裂片先端漸尖,葉脈7~9條自葉基發出。6~8月開花,花雌雄異株,花小黃綠色,均為穗狀花序,雄花序直立,雌花序下垂,花乳白色。種子扁圓形,有寬翅。

山藥對氣候要求不嚴,一般不是過分高寒的地區均可栽培,但對土壤的選擇較嚴。由於山藥是深耕植物,故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

在山藥發病蟲害地區,不能連作。一般種植二年以後,必須與其他作物輪栽一年,以免缺苗斷壟。又因山藥容易感染病毒,故特別注意不要與有病毒作物輪作。此外有根瘤病的土地不宜栽培,因感染後,山藥塊根生長不良,不易加工,影響產量與質量。

一、繁殖

山藥的栽培品種較多,應選擇良種進行繁殖。繁殖材料可用珠芽和蘆頭。珠芽主要用來育苗,為下年生產提供蘆頭;蘆頭用來生產山藥,蘆頭多年連續使用容易引起退化,故2~3年需更新一次。

珠芽繁殖:10月下旬山藥莖葉萎黃時收摘珠芽,選大而圓無損傷、無病蟲害的珠芽,放在屋內用乾砂儲藏,冬季防止凍害;來年春天氣候轉暖,作畦,在4月上中旬下種,行距18~24cm,每10cm隔種2~3粒,種植深度6~9cm,種後澆水,過半個月左右,幼苗便可出土,當年秋季挖出,備作種栽,亦稱圓頭栽。

蘆頭繁殖:冬季挖取山藥時,選頸短,芽頭飽滿,粗壯無病蟲害的山藥蘆頭,選長約12~18cm的掰下來,4~5天使傷口癒合,再用砂儲存好。儲藏方法是,屋內先鋪一層河砂,厚約15cm,再平鋪一層蘆頭,厚15cm,再蓋砂9~12cm,與此一層砂、一層蘆頭,當堆至60~90cm高時,蓋層河沙,最後再蓋層草即可過冬。但室溫不可過高,一般5℃左右為好。待翌春化凍,晚上無霜時即可栽植。

二、栽植

栽植時施足基肥,深翻24~30 cm,耙細整平,做成平畦。栽植方法分單行與雙行兩種,行距30~45cm,株距15~18cm開溝栽植,溝深15cm,寬18cm,蘆頭順序平放溝內,或每溝雙行,擺成人字形,使蘆頭在溝之中線兩旁,每相隔3cm的距離,施腐熟的糞土並覆土,稍加鎮壓,栽後灌水。

三、追肥和澆水、排水

苗高30cm時,可架設支架,使蔓莖向上生長,保持良好通風,減少病蟲害。由於夏季生長較旺,應注意分次追肥,施肥可結合澆水施入或撒施根旁;夏季還應注意排水,否則土壤過濕對根群生長不利,且易長成叉根,影響根的產量;但土壤過乾也會降低產量,故在生長期中要注意適時澆水排水。

四、病蟲害防治

山藥的主要病蟲害有炭疽病、褐斑病等,一般在雨季危害嚴重,應注意防治。

炭疽病:危害莖葉。受害莖葉上產生褐色略下陷的小斑,有不規則輪紋,上生小黑點。防治方法:(1)收穫後,將殘株病葉集中燒燬;(2)移栽前用1:1:150波爾多液浸種10分鐘;(3)發病期噴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1000倍液,7天一次,連續2~3次。

褐斑病:危害葉片。葉部病斑不規則,褐色,散生小黑點,有時穿孔。多雨、地澇危害嚴重。防治方法:(1)定期輪作,並清潔田園,清滅越冬菌源;(2)發病初期噴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二硝散200倍液,7天一次,連續2~3次。

五、採收加工

10月下旬後,地上部苗枯黃時,先採收珠芽,再拆除支架,去淨籐葉,然後進行挖掘,注意不要挖碎。采收時把頂部蘆頭取下作種栽,小部的塊根洗淨趁鮮用竹刀把外面粗皮刮光,放在炕裡用硫磺熏12~24小時,待山藥變軟後拿出日曬或烘至外皮乾燥,然後停止烘曬,堆垛發汗,而後再反覆烘曬發汗數次,直至全干,即為毛山藥。

選擇粗大順直的毛山藥,用清水浸潤均勻後放平板上,用木板壓於山藥上進行揉搓,使之成圓柱形,然後兩端切齊,趁潮濕用硫磺再熏一遍。曬乾時,打磨光潔即為光山藥。選擇大的再用硫磺熏12~24小時,曬乾或炕乾,然後用木箱或簍包裝,存放通風乾燥處,嚴防鼠吃和受潮發霉。

六、品質鑒別

毛山藥略呈圓柱形,微彎曲稍扁,一般長10~25cm,直徑1~3cm,表面白色,有的帶縱溝皺,有的略平坦,未去盡栓皮的鬚根深陷處則帶有淺褐色斑塊或小點,兩端不平齊;質堅實,斷面白色,富粉質,呈顆粒狀,無木質纖維組織,味甘淡、微酸。

光山藥呈圓柱形,一般長10~20cm,直徑1~3cm。表面潔白光滑,兩端平截,其它與毛山藥相同。

兩種山藥,均以條干均勻,質堅實,粉性足,色潔白者為佳。質較松,粉性小,色黃白者質次。未去外皮,質松,色棕黃者不宜入藥。

來源:華夏中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