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耀彬澎湖縣十二日電)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邀請法國馬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瑪西博士和國內專家實地水下探勘澎湖馬公港區疑似沈船遺址,並取得數十件清代中期以後的青花瓷器與陶器破片等文物,但尚不能證實有沈船存在。瑪西訂明天上午十時在澎湖縣文化局專題演講,歡迎民眾前往聆聽。
剛成立不久的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曾並數度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實地在水下進行探勘,今天邀請瑪西〈MassyJean-Luc〉和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長臧振華、中華水下考古協會老師謝新曦、協會秘書長黃漢勇等人再度潛入水下實地探勘。
澎湖馬公港區內疑似古代沈船地點,由法國等學者專家水下探勘取得的陶瓷破片、鐵器等古物。但他們認為,這批古物年代並不久遠且分佈零散,是否有沈船有待進一步探勘發掘。//中央社 |
瑪西等人由文資中心研究組組長李麗芳等人陪同,在馬公港台華輪伯席水域定標後,潛入水下約九米深的水中探勘,但進行約三小時、兩度水下作業後,僅在海床上取得數十件青花磁、陶器、廈門瓦、尺磚等破片和兩件鐵器。
瑪西上岸後認為,這些出水的文物數量並不多,初步還不能認定是否為沈船,也有可能是器物損壞被漁民丟入海中而存在,但他在水下有看到被大力抓斷疑似船板的物體,是否和前些時日馬公港疏浚過程有關,不得而知。
臧振華也說,日前因為馬公港疏浚有破壞現址的情況,儘管後來緊急停工,但有部分海床被破壞。至於今天出水的陶瓷容器破片,應該都屬於清朝中晚期以後的製品,但不是官窯產品。
他並認為,由於探勘現址從明末清初起,就是一般漁船的停泊區,客觀因素除漁民丟棄外,還可能包括陸上沖刷下海、垃圾丟棄或大興土木土壤傾倒等,因此,初步仍不能認為是沈船遺址,需倚賴儀器進行斷層掃瞄,屆時岩盤上或海床上的物體將一目了然。
謝新曦則說,去年他和另一批學者實地探勘,當時海床上散落為數不少明末常見的安平壺,建議有關單位儘快打撈,今年這些平安壺完全看不到,不論是否被破壞或被他人取走,都是考古界和文化資產保存工作的損失。
針對瑪西明天的演講,澎湖縣文化局長曾慧香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參與。她說,瑪西為法國巴黎索爾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學經歷豐富,曾擔任法國皮卡帝省史前文化局長助理,大巴黎省史前文化局長等重要職務,現任法國水下、海底考古研究部門〈DRASSM〉馬賽中心主任,並獲頒法國國家文學及藝術騎士勳章及法國國家功勳騎士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