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環境毀掉孩子,好環境成就孩子
在道德和意志、品行方面,孩子是極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的,壞的影響毀掉一個孩子,比好的影響成就一個孩子要容易得多。同樣的,文明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和粗野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孩子天生愛模仿,即使是開始他反對的事,但接觸多了以後,也會漸漸麻木,並染上惡習。 應該注意哪些壞的影響呢?
(一)讓孩子遠離殘忍的環境
人類在道德上最大的美德,就是對生命的同情。孩子的天性,本來是喜愛動物的,但如果他經常看到屠殺動物的過程,就會漸漸變得麻木。如果周圍有人把這當作是合理的事和勇敢的行為,則會讓孩子去仿效。儘管很多時候,人們不得不屠宰動物以獲取食物,但如果讓孩子經常看到這個過程,對他一定會有不良的影響,因為,這時他還沒有足夠的知識去辨別和分析。
如果一個孩子的同情心,被環境所磨滅,這無疑是當一個人最悲哀的事。這與在山裡狩獵是不一樣的,因為山裡的獵戶只有靠此才能生存,這一點,從小就可以對孩子進行教育。我們無法向全社會去倡導,或透過立法來反對屠殺動物,但至少可以讓孩子遠離這種環境。
(二)讓孩子遠離不好的環境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社會上有些現象已經存在很久,但絕不是說,孩子也應該習以為常。比如,一些色情場所、一些家庭的不道德行為……等等。明智的父母都應該讓孩子遠離。
(三)應該讓孩子明白哪些是不值得仿效的
每個孩子面對的社會,和家庭、家族的環境都不一樣。有的孩子由於家庭教育的原因,已經染上惡習,父母應該讓自己的孩子與他們保持距離。雖然,我們不應該歧視那些孩子,但由於孩子太小,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判斷能力,有可能染上同樣的惡習。
(四)家庭是孩子模仿的場所
由於孩子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家庭環境,包括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 有的家庭儘管清貧,地處僻遠,但和睦的氣氛和純樸的家人,反而使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倫理觀念。我們看到,許多卓越的人才都來自貧困的山區。
有的家庭充滿矛盾、衝突、鬥爭,自私、虛偽、狡詐的惡行充斥其間,孩子自然會受到影響。如果,他看了大量啟發智慧和指導德行的書,或遇上一個好的導師,他會拋棄這種環境;但大多數的孩子,卻漸漸沉淪。 所有的教育學家都認為,子女的道德和品行,受父母影響很大,倒不是遺傳的原因,而是因為潛移默化。
所以我們也發現,許多身處惡劣環境的孩子,由於寄讀等原因離開家庭後,如果學校風氣較好,老師中又有一些品德良好的人,他就會成長為與本來惡劣家庭完全不同的高尚的人。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史賓塞的快樂教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