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五日專電)世界貿易組織「杜哈談判」破裂,低度開發中國家首當其衝,國際經貿專家更指出,多邊貿易體制受創,「區域主義」抬頭,對台灣經貿是最不利的發展。
WTO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或區域貿易協定(RTA)的特徵之一就是:弱國被「邊緣化」。了解台灣政經情勢的外交人士表示,台灣雖是第十六大貿易國,但由於國際政治處境,被排除在FTA或RTA之外,不可避免將面對邊緣化的壓力。
每當杜哈回合遭遇困境,國際社會的普遍反應就是各國將訴諸區域性貿易安排,杜哈談判在七月底「無限期中止」,美國、歐盟、日本、印度、巴西等談判核心國家就立即毫不保留地表示,簽定FTA或RTA是他們的重要政策方向。
最新發展使台灣的對外經貿面對嚴厲挑戰;「經濟學人」的報導指出, RTA將在亞洲爆炸,到今年底,東亞可能就會有七十個自由貿易協定。日本產經省官員更拋出「東協(ASEAN)10+6」自由貿易區的試探汽球。
根據 WTO的統計,台灣對東亞地區的出口佔總出口的百分之六十點九,如完全被排出在東亞自由貿易協定之外,台灣出口可能遭遇的衝擊將難以想像。
美國是台灣最主要的貿易夥伴,雖然對美出口降低,仍維持百分之十六點二;美國更是台灣的外交與安全的重要支柱,台灣已將爭取與美國的 FTA列為最優先要務,但迄今未能得到肯定回應。
美國目前正在談判十一個 FTA,亞洲地區包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專家指出,美國雖然表示現階段無意與台灣談判 FTA,但至少大門還是開的,如美國未來進一步擴大合作對象,台灣仍不在名單上,情勢將更為嚴重。
歐盟在杜哈談判崩潰後,以雙邊安排為主軸的 「B計畫」立即浮現,其中又是以亞洲為目標,而以現階段台灣與歐盟的關係,台灣將只能觀望。
除了對貿易的直接衝擊外,台灣被排出在 RTA之外,也代表了喪失對外資的吸引力,甚至迫使國內企業轉移到協定國,以利用其優惠待遇,如再加上政治、安全上的考量,影響將是全面性的。
權威人士表示,在目前的情況下,對台灣最有利的結果是杜哈談判順利完成,強化多邊貿易體制,間接緩和區域主義的壓力。
經濟部國貿局日前就務實表示,面對多邊策略與雙邊(區域)策略的抉擇,台灣仍宜秉持「多邊為主,雙邊(區域)為輔」的基本策略。但台灣只是提出了目標與策略,缺乏具體行動內涵。
杜哈談判雖陷入空前危機,美國、歐盟、澳洲、巴西等仍在作最後努力,希望在五到八個月內重啟談判,台灣在「戰停」期間,無論對杜哈談判或區域自由貿易安排,都應積極思考、評估、推動具體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