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且把腐朽化神奇

【台灣生命力 】宜蘭港邊社區打造再生藝術家園

文/余麗珠 攝影/曾漢東
font print 人氣: 42
【字號】    
   標籤: tags:

在早期的生活裡,酒瓶、木頭、紙張等都是可以再利用的。社會型態轉變後,今日的人們物質生活充裕,沒有充分利用資源甚為可惜。宜蘭縣港邊社區發揮地方特色,利用再生資源,透過巧思及創意,賦予廢棄物新的生命,同時在過程中提升心靈層次,達到人文教育的功能。

資源共享 營造無尾港生態社區的遠景

港邊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於1994年,初期以協助里辦公室為主。2002年,港邊社區與大藏建築設計公司,共同提擬「無尾港生態社區」計畫,以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周遭的6個聚落(港邊社區為其一)進行整體規劃,期望針對各聚落資源共享,共同經營社區生態產業。2003年4月,「無尾港生態社區聯盟」成立,誓約將以無尾港濕地的永續利用為目標,一步一步,營造出無尾港生態社區的遠景。

港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銀河強調,現在經營的東西就是我們未來的生活型態。他說:「生態社區是未來必須要走的路,它得兼顧實質環境、社會及文化精神三大面向均衡發展,做到資源再利用、不傷害環境,讓資源和環境繼續保持,後代子孫不會因為我們這一代的過度使用資源而付出代價,可以過更簡單、舒適的生活。」

盡心維護牽罟捕魚及石板屋傳統文化

林銀河說:「構築夢想是容易的,但是實現夢想唯有一步一腳印。在鄉下地方要談生態社區的理論很難,但是我們可以藉由做了某些事,讓居民慢慢了解。」港邊社區首先邁開腳步,積極朝向生態社區的目標前進。

再生藝品坊是社區居民的共同記憶。

港邊社區隸屬宜蘭縣蘇澳鎮,瀕臨太平洋,昔日是一處以牽罟捕魚為主的小漁村,漁業沒落後,港邊社區將逐漸消失的牽罟捕魚方法,由小學生以「牽罟舞」的表演方式,傳承了傳統的海洋文化;每年4月~9月,並由社區居民組成「牽罟團隊」提供遊客牽罟體驗,可於7日前預約。

社區南邊緊鄰板岩層的七星嶺,其地質經過常年的風化作用,形成一片片的石板,早期居民從海邊撿拾石板回來蓋房子,石板屋成為社區建築的特色。為了順應環境的改變,目前石板屋多數已被居民敷上水泥或改建,看得到的石板屋已寥寥可數,如何保護歷史空間也成為社區打造生態家園重要的課題。

石板屋是早期社區建築的特色。

林銀河無償提供自家的石板屋,港邊社區發展協會將其外層塗抹的水泥打掉,露出傳統的石板牆壁,整修後,成立了「港邊社區生態願景館」。願景館是社區的行政中心,裡面陳列了早期漁民牽罟捕魚的器具、阿嬤畫的生命記憶手工書、石頭彩繪作品、碳燒再生藝術品等,林銀河說:「願景館裡的東西都是居民親手作的,所呈現的就是社區文化的縮影。」

致力發展社區再生藝術文化產業

「再生藝品坊」是社區居民的共同記憶。林銀河說:「在沒有任何經費下,居民協力以電信局早期廢棄的電信桿等為建材,耗費一年多的時間,蓋出一間放船及捕魚網具的房子。一年多前,居民使用有限的經費加以整修後,利用別人不要的木工機具,再生藝品坊於焉誕生。」

結合勞委會多元就業方案的人力資源,港邊社區發展協會致力發展再生藝術文化產業,他們利用海邊撿拾的漂流木、廢棄的舊屋樑柱、學校淘汰的課桌椅、包裝機械的木板等再生資源,經過碳燒工法處理後,作成生命年輪、木紋畫、環保相框、花器等美麗藝品及古樸、耐用的生活用品;雕刻後即成具有藝術氣息的木板門聯。

經過碳燒處理的漂流木花器。

彩繪工藝是港邊社區另一項為人稱道的再生藝術文化產業。深具地方特色的彩繪石頭魚是社區最早期的文化產業發展,海邊撿拾的各種小石頭,經過彩繪人員的巧手,樣樣成了活靈活現的藝術品,彩繪石頭魚DIY也備受遊客喜愛。

彩繪石頭魚。

彩繪石頭河豚。

港邊社區打造一個再生藝術的生態家園,努力受到了肯定,2005年榮獲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第一屆「台灣優良社區產業獎」。林銀河語重心長地說:「社區營造要有永續經營的概念,我不知道我們未來可以走到哪裡,但是我們珍惜曾經這樣付出過。」

港邊社區榮獲第一屆「台灣優良社區產業獎」。

*****

生活多用心 垃圾變黃金

港邊社區發展協會為創造地方文化特色,會不定期舉辦活動,藉以培養社區的凝聚力,帶動社區居民生活上的共識。

透過文建會的企劃推動,社區近期舉辦了工班的訓練教育課程,聘請木工師傅傳授木工技術,加上社區發展協會人員指導,8堂課共24小時的課程,居民可以學到木工、碳燒工法等多種技藝,不但可以運用在自己的生活當中,在活動的過程中,經由親子共同學習、互動,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工班的訓練教育課程,居民可以學到木工、碳燒工法等多種技藝。

漂流木、廢棄的木材,經過碳燒工法處理後,不但防腐、藝術而且較為堅固耐用,用途也更廣泛。社區發展協會教居民自己動手作椅子,不但達到了實用的目的,更提升生活的文化層面,而在DIY的過程中,同時也能收到資源再利用的環保觀念潛移默化的成效。

林銀河說:「不必花錢,我們家的椅子是漂流木、廢木材做的。」生活就是如此簡單,只要你能多用心,加上點愛心,垃圾都能變黃金!

包裝機械的木板經碳燒處理後,即成渾然天成的木紋畫。

*****

碳燒工法介紹

碳燒可讓木頭防腐、防蟲,是最自然且環保的塗裝技術。木頭經過碳燒後,紋理或年輪清楚地呈現出來,具有自然的藝術氣息,古樸的美感即使歷經多年也不會有老舊的感覺。
碳燒操作方法:

1. 以瓦斯槍將木頭表面烘烤成黑色火碳。
2. 利用銅刷將碳粉刷乾淨,再用鞋刷進行拋光處理。
3. 若木頭體積較大或數量較多,可用電鑽或砂輪機加上4號銅刷處理。
4. 若覺得顏色太深,可以用水刷洗,更有歷經歲月洗鍊的美感。

過程中請戴護目鏡、手套及口罩以保護自身安全。

*****

找到生命的春天

「人生就是選擇,要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把自己放對地方。」謝東育以其獨到的見解,選擇來到港邊社區發展協會,在碳燒再生藝術的領域裡,找到生命的春天。

崇尚生活美學的藝術特質

38歲的謝東育是「勞委會多元就業方案」在港邊社區發展協會的專案經理人。宜蘭農工木工科畢業後,到台北從事業務工作,雖然待遇豐厚,卻不感到快樂,他不斷地思考,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24歲時的生涯規劃改變了他的一生——白天作室內裝潢、晚上到文化大學進修室內設計,過著忙碌而充實的日子。28歲人生最風華的時光,卻因為回家照顧中風的阿公而病倒,對此,他有深刻的體悟:生命需要歷練,沒有辛酸的過程,就不會懂得珍惜。

健康狀況好轉後,他一面學習陶藝,一面做室內設計的工作,逐漸展現藝術特質,31歲時,他成立了「晨曦工作室」。

推廣再生藝術及環保精神

謝東育每完成一個案子,就和客戶成為好朋友。他將環保的概念加入室內設計及裝潢中,幫客戶省錢。舊客戶拆掉的廢棄家具,他會存放起來,下一個客戶可能用得到,因此大家都叫他「環保木工師」。雖然收入因而減少,但是他樂此不疲:「我會先把工作做好再想到報酬,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收入能過得去就好。」

謝東育和朋友成立教育園區,以DIY的方式,運用碳燒工法、廢棄的木頭推廣再生藝術及環保精神,為了實現理想,長達8個月的時間未支薪,他仍樂在其中:「少欲知足,喝水都是甜的。」

生命年輪有如人生 愈磨愈光亮

選擇來到港邊社區,謝東育心中充滿感恩,他說:「社區工作是人心的經營,每個同仁都是老師,我用開朗的心情面對問題,虛心接受考驗,感覺很快樂。」

謝東育指導遊客作生命年輪DIY體驗。

廢棄木頭鋸成木片,經過碳燒、磨光後,木頭年輪清楚呈現出來,即成古樸、典雅的生命年輪藝術品。謝東育以分享的心情指導遊客DIY體驗:「每一道年輪、每一處蟲蝕腐朽,都有它們的生命故事,與我們的心靈相呼應,就像人生,愈磨愈光亮。」@*

廢棄木頭經過碳燒、磨光後,即成生命年輪藝術品。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