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特輯:建構「物超所值」的經營模式
【大紀元8月23日訊】企業經營以獲取利潤為首要宗旨,而利潤的追求則不外乎「開源與節流」。『開源』者,就是設法使訂單滿載營收增加,『節流』者,乃所有的支出合理化,杜絕浪費,將成本降到最低。
《企業再造》(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的作者,美國媒體封為「再造之父」、名列《時代雜誌》前二十五大影響力人士的管理學者麥可.韓默(Michael Hammer)曾接受訪問時說:企業想持續成長,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從競爭者手上搶走市場佔有率。要搶走競爭者的市場,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是降低顧客和你做生意的成本,這就是「ETDBW」(easy to do business with,容易和你做生意)。第二個方法是為顧客做得更多,我稱之為「增加更多價值」(adding more value),如果企業能為顧客解決問題,就可收更多費用,獲得利潤。
顧客導向的意思是,企業要用顧客的角度來設計做生意的方法,你所設計的操作方法是為了給顧客方便,不是圖自己方便。這就意味著,企業的操作模式必須用顧客的眼光,而不是企業的眼光;你賣給客戶的不只是產品而已,而是解決方案。
舉例來說,像日本的黑貓宅急變,過去被認定他們的工作就是運送包裹,現在他們知道顧客的問題不只是運送包裹,而是要在正確的時間把正確的東西送到正確的地點。所以黑貓宅急變從單純的運送包裹,轉型為運籌服務管理公司,所有的送貨司機都必須成為「向壽司師傅看齊」的精神,訓練司機從單純的集貨送貨,轉型為同時兼顧業務、集配和收款的業務司機(Sales Driver)。壽司師傅服務精神:日本的壽司師傅一邊和客人聊天,一邊捏壽司,客人想要什麼口味,就當場做給他吃,吃完,師傅還要負責收款及收拾餐桌。同樣的,業務司機和客戶接觸時,也必須讓客戶感到滿意、愉快、驚訝和感動,如此他所負責區域內的送貨密度才能不斷提高。這才是所謂的顧客導向企業。
簡言之,企業有效利潤的追求,就是要研究如何「建構最佳的營運模式」,創造與維持消費者之最大價值,有效連結供應商與員工之間所從事之各項活動的管理體系,這是身為管理者必修的課題。通常,有效的營運模式可以將企業經營致勝的道理或邏輯,用相當淺顯的比喻加以說明;任何一套企業獨特的營運體系,都需要以創造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與服務為導向,消費者接受此項產品或服務時,也樂於支付相對應的代價(物超所值的感受),提供此項產品或服務的企業因此而創造應有的收益。
「物超所值」是多數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最能夠誘發再度採購的消費滿意因素;因而,企業在規劃營運模式的過程中,務必掌握創造「物超所值」的優質消費情境,不但有助於提升消費者所感受到的產品服務價值,更能維持價格的穩定性。
「物超所值」的感受,顯示消費者感覺到所支付的代價有低於所獲得之效益的狀態。「物超所值」是屬於消費心理狀態的一部份,也是企業規劃營運模式時的主體;有效的將各項影響消費價值感受的情境,納入營運模式的規劃之中,並且確實有效的提供消費者所需的各項服務與效能,自然就有機會創造「物超所值」的感受。通常,品質、時效、創新、服務等消費需求因素的掌握,都有機會創造「物超所值」的感受。
消費者一旦感受到「物超所值」的產品服務,必然會有優質的口碑效應,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加入消費;供應商一旦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經營利益,也樂於進行更多的投資與設法擴大參與層面,整體「營運模式」所建構的價值創造條件也就愈穩定;員工也能夠感受到企業的未來發展希望,也將樂於投入更多的心力,一方面維持既有的工作品質,另一方面也積極尋求更多的創新作為,而提供更好的產品服務。
當消費者感受到滿意、供應商樂於持續擴大參與、員工也積極投入工作,自然可以為企業帶來較高的經營績效,出資股東自然就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也樂於持續出資擴大經營。簡言之,優質的「營運模式」就是創造「良性循環」的企業經營邏輯。
(作者為拾寶聯合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總經理)(//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