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特輯:經營者如何洞悉瞬息萬變的未來競爭
【大紀元8月21日訊】 一、21世紀e時代,環境瞬息萬變變
這是充滿不確定性、瞬息萬變的時代,初啟21世紀已被視為是一個顛覆的、變化的、生命週期短暫的時代。
諸觀歷史的演進,200年的變化大於2000年的改變,自從工業革命機器的發明,大量生產改造了世界,取代了農業社會的生活型態。電腦的發明應用,例如電腦數據控制NC裝置於工作母機與生產性機器上,使得電腦化造就了自動化的大量應用,資訊社會改造了工業社會,這是20年的變化大於200年的改變。
最近數年,網際網路的興起,使得商業經營模式進入了電子商務之新經營型態,消費者的通路選擇吳遠弗屆,訊息的傳遞與取得,打破了國界籓籬。
「單一持久的競爭優勢已被連續短暫的競爭優勢所取代,沒有任何企業可以依賴單一利基而基業常青」。處在如此快速多變與不確定的21e時代,我們要如何能掌握瞬息萬變的競爭?
二、21世紀的經濟將是服務業一枝獨秀的時代
傑洛米‧霍普所著作的「笑傲第三波」,指出面對著第三波的經濟將是服務業一枝獨秀的時代,尤其競爭版圖正急遽改觀,這是駕馭知識經濟的指導法則的時代,資本≠力量,資源≠經濟,控制≠管理,北京甲骨文李紹唐總經理在藍海策略序文中指出,以經營者的角度來看,則必須在自己的行業要成功考量的因素中,思考有哪些已不適用而應消除(Eliminate)的?有哪些因素應該減少(Reduce)到遠低於行業中的標準規定?有哪些因素應該提昇(Raise)到遠高於行業中的標準規定?有哪些因素應該在行業中被創造(Created)出來?這取捨之間正考驗著經營者的智慧。
李紹唐總經理認為後面二大原則尤為重要。因為人通常不願意去接受改變,且缺乏執行力。當新的想法及策略出來以後,如何去與員工溝通及參與,最後克服介於目前的做法(As is)及未來的做法(To be)中間障礙。在藍海策略中一再強調的全新商場勝出邏輯──經營者不應該把競爭當做標竿,而是要超越競爭,開創自己的藍海商機。
1980年代以來,波特(Michael Porter)競爭策略一直主宰著經營者思維,它也強調著包括低成本、差異化或專注經營於某一特殊市場區隔,透過低成本或差異化,提高公司績效;在產業架構不能改變的前提下,對所有競爭者是一種零和遊戲。欲達到較佳獲利,常必須根據個別客戶的獨特需求客製化,將市場進一步細分,這樣的策略模式,企業雖然維持獲利,市場並無法成長。藍海策略則主張從顧客觀點著手,進行有價值的差異化、策略定價模式與選擇性降低成本;為顧客創造最大效益,同時讓生產者產生最高獲利,上述的四個問題能夠協助企業釐清自己的新價值曲線(New Value curve)。
三、嚴肅面對進入第三波的關鍵時代
進入第三波的關鍵因素我們將發現,科技日新月異,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將吸引無數使用者(潛在顧客),與提供大量學習資源;電子金融的系統整合與流通行銷活潑化,將帶給流通服務吳所不在;數位攝影所發展的影像科技,以數位技術改變傳統的化學藥劑技術,建立龐大的影像資料庫,徹底改變了整個產業的命脈;亞馬遜的網路書店的虛擬通路,搜括250萬冊以上書籍,打破實體商店的運作模式,改變市場,也改寫商業流通的遊戲規則。
這些都告訴我們:
*經貿關係大不同,客製化(以顧客需求為訴求),存貨反而變成負擔
*原以自產自銷的所有權擴張”釩堨萴a向、橫向資源整合(朝購併、合併、結盟)
*產品生命週期縮短
往後我們將面臨的世界經貿是市場全球化,衛星資訊將掌握世界的供應鏈與利潤鏈,以Walmart 2004年的2590億美元營收,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掌握全球系統整合與利潤鏈的傑作;Nike的生產線無遠弗屆,核心關鍵是掌握供應鏈與流通行銷活潑化,服務、流通、行銷均以市場全球化為思考範疇。
未來將是自由化的世界,WTO促使各國政府主導的經貿變革,國營、極權、專制將逐漸民營化,自由化;過去的區域市場將轉為全球性市場,像麥當勞、福特、Walmart、亞馬遜書店…等跨國經營。未來所迎接的是瞬息萬變的競爭,包括速度、創新、服務、客制化帶來瞬息萬變的競爭,連鎖與網絡將集小眾而為經濟規模產業,物流宅配的穿梭發揮極高效能,所有的雇用型態將由科技取代例行性作業(自動櫃員機VS人力),許多企業已經積極在做的一件事是留下核心業務,其餘儘可能外包(人力派遣、兼職、SOHO),往後數十年,東歐、印度、中國大陸將提供廉價的高成效人工。
這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唯有掌握創新才能活存,可看到的未來將是以服務品質、顧客忠誠度來詮釋經濟指標,知識乃在尋求最有利的資源組合,我們熟悉的生產成本、品質、交期的觀念已經在第二波交棒,往後不易創造最大利益,往後的經營策略將在追求革新而非力求撙節,精簡人事將無助於企業起死回生,如果企業未能了解衰退的個中情報,優秀人才(尤其是舉足輕重的知識工作者)通常會率先離去(更糟糕的是投效強勁的競爭對手),面對瞬息萬變的競爭時代,你調整好了嗎?
(作者為拾寶聯合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總經理)(//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