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曉宜/台北報導〕日本台的「稀世珍寶開運鑑定團」節目廣受歡迎,請來各種古物鑑定專家,為民眾鑑定自藏的稀世珍寶有多少價值,有人拿出小時收藏的絕版卡通公仔,有人拿出祖父在後花園種植百年的盆栽,還有人拿出骨董點唱機,希望專家們能為民眾認證這些古物價值。台北市政府將在今年成立「台北市古物審議委員會」,首創全國接受民眾申請古物鑑定,經認定為古物者將發給認證書,讓價值永久保存。
文化局表示,中央雖設有「古物審議委員會」,但該委員目前僅對國寶級的公有古物進行鑑定,並未受理民間古物鑑定,台北市政府成立古物審議委員會後,將受理一般民眾申請鑑定古物,但僅發給證書,不涉及價格鑑定,委員會第一次開會後將訂出作業準則,公布後始可開始受理申請。
台灣骨董市場蓬勃發展,但消費者往往對骨董真假很難分辨,文化局表示,該委員會不會主動就各骨董店的古物進行鑑定,但可接受民眾提出所屬古物的鑑定申請,或許可提供消費者另一種參考。
文化局表示,因古物鑑定過程會發生許多細微的爭議,例如仿古問題,委員會發出的認證書必須避免被複製,或者古物所有權的問題,也可能在古物經鑑定後出現爭議。
文化局表示,過去曾有許多民眾打電話到市府希望能協助鑑定家中古物,例如裁縫機、硬幣、佛像等,也有人是沒地方保存古物希望市府代為珍藏,未來經委員會鑑定認證的古物,也可由所有人捐贈市府放置於未來的台北城市博物館。
市政會議昨天通過「台北市古物審議委員會設置要點」,將設15至19位委員,由台北市文化局長擔任主任委員,副局長擔任副主委,另外包括市府教育局、市立美術館、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為府內委員,府外委員將聘請具藝術作品、生活及儀禮器物、圖書文獻、遺址出土古物、法律、文物保存科學及修護專業學術經驗的專家學者擔任。
漢寶德︰專業人才不足 後果大亂
魏德文︰文物研究 邁向正面發展
〔記者鄭學庸/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將著手進行古物審議工作,部分專家對此表示,鑑定古物雖然可以判定古物真偽、確立文物價值,但未來想必「困難重重」,更有專家直言「古物審議,實無必要」。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漢寶德得知台北市政府將著手進行古物審議,大感意外,他說,中央教育部研擬這項政策多年,一直沒有具體結果,後來把「球」踢給文建會,想不到現在連地方政府都要開始搞古物審議,未來勢將引起紛爭。
他說,古物審議襲自有百年鑑定歷史的日本,日本人由於敬重古物、相信權威,古物鑑定的權威性才得以建立,中國官方雖也著手鑑定古物,但至今無法得到全民認可,連國家博物館都不願標示鑑定結果;他說,台灣欠缺古物學者,加上人民普遍不信服專業判斷,未來如果每個地方政府都各自建立審議標準,肯定後果大亂。
「喜歡的人自然會收藏,幹嘛要鑑定?」漢寶德說,歐美國家官方至今從未進行古物鑑定;他說,目前台北市光是「古蹟」價值的審議結果都已備受爭議,但至少古蹟的指定還有「集體記憶」這類模稜兩可的字眼可以打混,政府著手鑑定拿無法在「集體記憶」上作文章的古物,後果不堪設想。
古書專家魏德文表示,基本上他贊成政府著手鑑定古物;多年前他鑑定一份康熙時代(約1660年代 )的古地圖,發現這份地圖使用的是工業革命時代以後出產的量產紙,與康熙時代應有的手工紙不同,判定這是一份贗品;魏德文認為,審議古物可以判定古物真偽、促進文物研究正面發展。
不過,魏德文也強調,政府審議古物勢必將面臨重重技術難題,例如古物專業人才是否足夠、可信?魏德文說,古物的文物價值往往不等於它的市場價值,市府未來審議古物應著眼於文物價值,避免成為拍賣場的商品鑑定工具,但他認為,古物鑑定未必能對收藏者帶來商業好處,審議結果能否為收藏者所接受,恐怕也有待觀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