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國際足球

教踢球也教人生 巴西足球學校孕育夢想

【大紀元8月1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特稿)本屆世界盃足球賽備受看好的巴西隊雖然飲恨未能進入四強,但其足球員以神奇的球技,魅力依然令世人無法擋。

號稱「足球王國」的巴西擁有世界盃五度奪冠的輝煌紀綠,這樣的成績,多是靠出身貧窮階層的年輕人,獲得像聖保羅市的阿克力馬松(Aclimacao)這類足球學校的支持而拼出來的。

附設於聖保羅市立傑克馬林(Jack Marin)體育場內的阿克力馬松,是拉丁美洲第一所公立足球學校,創辦於一九七四年。

校長奧良多對中央社記者說,該校有五百五十名學生,但只有不到百分之五會成為職業球員;足球學校的設立宗旨不僅是培養運動員,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

巴西的足球學校有各種等級。前往像阿克力馬松這樣的免費公立足球學校的孩子,都是沒有錢進入職業足球隊(俱樂部)附設學校或私人足球學校學習的;他們也可能進入慈善團體在貧窮社區設立的小學校踢球,期待表現優異,有一天能被星探發現。這是孩子單純的夢想,而足球學校本身也有自己的期許。

公立和社區足球學校的運作方式與俱樂部截然不同,雖然有體育局的補助,卻沒有巴西足球聯盟的支持。聯盟與國際足總本身也在里約合作創辦「巴西足球學校」,每年獲得美國運動器材廠商耐吉贊助一億六千五百萬美元,號稱要將巴西的足球現代化和職業化,但被批評未務實發展針對巴西年輕球員的培訓計畫。

反觀前巴西隊球員哈伊和雷歐納多,因本身經歷過一番艱苦奮鬥才獲得成功,也知道很多運動員欠缺接觸教育與文化的機會,因此退休後於一九九八年在聖保羅市北區創辦「文字球門基金會」,希望藉由體育語言,幫助貧窮社區兒童及青少年塑造健全的人格,遠離街頭毒販的誘惑,進而鼓勵個人與團體的正面成長。

這也是阿克力馬松足球學校辦學的主要目的:幫助學生養成自主精神以突破現狀。學校學生年齡從七歲到十六歲。因為貧窮,他們平時練習都是打赤腳,只有比賽時才會正式穿上球鞋。再問他們以後的志願是什麼,每個人都搶著說:「要當下一個羅納汀荷」。

一九七零年代曾任巴西隊球員的卡洛斯‧奧利維拉說,巴西其實從沒有過系統性地培訓球員,全都是偶發性的結果。只因為它已融入社會基層中,而形成巴西的一種本土文化特色,順理成章的就變成了國粹。

巴西人從小就接觸足球,三歲孩童已學會踢球,到了七歲就開始呼朋引伴在任何一處空地玩起球賽。家境稍微好一點的,可以央求父母買一個皮球,夢想有一天能成為職業球員。

雖然巴西的經濟突飛猛進,但國內一億八千五百萬人口當中,約百分之四十都還是窮人,而這些窮人從足球的世界中窺見迅速致富和成名的機會。

參加本屆世足賽的巴西隊二十三名球員當中,只有三人來自中產階層,其餘大多數出身清寒家庭,卻能夠有朝一日聞名全球。試問,當一名貧窮的巴西小孩,見到過去一樣身無分文的羅納汀荷在歐洲一年賺三千五百萬美元時,如何會不心動、夢想成為球星?

巴西的足球起源於十九世紀末,由英裔人士查理‧密勒引進聖保羅。巴西第一支足球隊「聖保羅體育隊」就在一八八八年成立,而國內第一場比賽在一八九四年舉行。

剛開始,足球只是菁英份子和有錢人的運動,所以嚴禁黑人參加。但現在,足球已然成為巴西最普遍的全民運動。因為它的遊戲方法簡單,只要有一個球,兩隊球員和球門,上至名門貴族,下至平民百姓,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可以在馬路上、學校、俱樂部、社區空地或自家庭院裡踢足球。

從球王比利的時代開始,經過一九八零年代的奇哥、一九九零年代的羅瑪力歐、羅納度、羅納汀荷,到現在的卡卡、羅賓荷,巴西一代一代的球星展現出的光芒似乎愈來愈耀眼。

以前台灣曾流行過一句話:「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但巴西則是:「運動的孩子不會去運毒」。奧良多說,年紀小一點的孩子想法還很簡單,相信只要成為羅納汀荷,所有生活上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但年長的孩子則對現實有另一種體悟:唯有提高本身的文化與教育水平,就算踢不成足球,也一樣可以在人生的球場上踢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