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鹿堀坪越嶺古道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後山,富士坪至鹿堀坪一帶的草原風光,是我心目中台北近郊最迷人的一塊山林區域。這個區域裡,幾條古道縱橫交錯,風光明媚,宛如桃花源。非假日行走於這片山區時,幾乎遇不到任何人,宛如進入無人之境。
獨自臥躺於青青草原上,與藍天白雲對看,周遭有崇山峻嶺環繞,綠意盎然映入眼簾。偌大的草原,瑰麗的美景,成了私人的秘密花園。在此遨遊,旅人的心靈可以與大自然靜默互動,使人有一種心凝神釋的陶然與滿足。
這是最近一個月之內,我第二次探訪鹿堀坪,再次擁抱這片美麗的梯田草原。這次換不同的路線,改走「鹿堀坪越嶺古道」。這條古道是晚近山界發現的路線,從大坪的「圳口埔」越嶺至富士坪草原。
大坪崙基石,位於圳口埔(鹿堀坪古道登山口)。 |
圳口埔也是另一條「鹿堀坪古道」的登山口。兩條古道由此地出發,一條沿著頭前溪(鹿堀坪溪)的溪谷及山腰迂迴前往鹿堀坪草原,另一條則是遠離溪谷,直接爬上稜線,然後越嶺前進至富士坪草原。
富士坪大草原。 |
今天規劃的路線,去程走「鹿堀坪越嶺古道」至富士坪草原,然後繞往鹿堀坪草原,返程走「鹿堀坪古道」回到登山口。這樣剛好可走一圈O形,預估時間約3小時便可完成,而沿途可經過這塊區域內風景最秀麗的菁華地帶,可說是一條夢幻的踏青路線。
我停車於圳口埔。登山口旁的電線桿下就有一顆日據時代的「大坪崙」三角點基石(鑛物課263號),登山口海拔高度410公尺。
過水泥橋,前往鹿堀坪越嶺古道。 |
出發後,沿著水圳旁的小路前進,約兩、三分鐘,來到了頭前溪畔的水泥橋。過橋,循著水泥小路上行,來到一間農宅前,農宅的角落有一間古老的土埆厝。古道小徑位於面對土埆厝右側的農田裡,有一明顯的石階路筆直向上。石階路的上方出現叉路,取左行,即是「鹿堀坪越嶺古道」的路線。
山徑隨即進入森林裡,路徑清晰,經過一處林間不鏽鋼水塔後,山徑轉為陡上,開始辛苦的爬坡,這一段上稜路是越嶺古道唯一較辛苦的路段。約20分鐘,爬上一處小草原。小草原海拔540公尺。從登山口至此,爬升130公尺,約40層樓高度。有點喘,在此略休息。接下來路就輕鬆了,從小草原至富士坪,長長的距離,約只須再爬升100公尺左右而已。
繼續前進,路徑平緩好走,泥土徑上有牛隻踩踏的痕跡,很明顯是一條牛路。所謂的「鹿堀坪越嶺古道」,應是農民牽牛前往富士坪草原所走的放牧路。約三分鐘,前方出現進一片柳杉林。
柳杉林 |
柳杉筆直挺立,陽光在樹梢揮舞,柔和的光線穿進樹林間,古道泥徑光影明滅。穿出柳杉林,遇見小草原,隨即又鑽進森林裡,沿路有小窪池,有牛糞及蹄印蹤跡。接著,來到一叉路,路標寫著,左為「富士山腰古道」,由此去可聯絡「富士古道」及銜接「瑞泉古道」。我曾走過這條古道。繼續取直行,越嶺朝富士坪前進。約六、七分鐘,又抵達一處鞍部草原叉路,右叉路下切往鹿堀坪草原,直行為越嶺路。鞍部草原頗幽靜,在此略休息,然後繼續直行。
越嶺高點的草原(與大尖山遙遙相望) |
爬坡而上,走於開闊的草坡上,視野變得遼闊。不久,又鑽入森林裡,幾分鐘後,鑽出森林,來到越嶺最高點,嶺上有大片草原,大尖山就在正前方,與嶺上草原遙遙相望。由嶺上向下俯瞰,富士坪草原就在前方的山谷。草坡由嶺上綿延至富士坪,中間點綴著一叢叢小片森林。於是選個陰涼處,坐在嶺上草原眺覽附近的山巒草原,視野遼闊,清風拂面,使人心暢神怡。
爬至嶺上草原,與大尖山遙遙相對。 |
然後沿著草坡漫步而下,草原與樹林錯落,樹林間有不少隱密的小草原,其間有不少牛路小徑。今日天氣佳,無迷路之虞,我恣意在林間草原小徑亂竄,竟然與兩隻水牛在林中猝然相遇,彼此一陣錯愕,我趕緊撤退。於是尋一處林間小草原坐躺休息,陽光和暖,草地柔軟,令人心情奔放,不禁效法魏晉「竹林七賢」豪放不羈的行徑。
在草原廝混一陣後,循著草坡山徑來到了富士坪草原。大草原相當廣闊,遠近一片綠,一眼看不盡。而風吹草低,不見牛隻,如此草原美景,竟能獨自擁有,有一種幸福的感動。
鹿堀坪溪 |
橫越大草原,走至草原的另一端,找到通往鹿堀坪的山腰小徑入口,然後走這條山徑前往鹿堀坪。下坡路,輕鬆愉快,地圖上標示30分鐘的路程,約走15分鐘,就抵達鹿堀坪溪。越溪後,抵達梯田區。於是走往鹿堀坪土地公,至附近的梯田區尋找「鹿堀山」的基石。
上次路經此地時,曾與山友在梯田草原區尋找基石,卻遍尋不獲;這次前來,事先還蒐集了資料,結果在梯田區上下來回尋找,仍然毫無所獲。另外,根據山友的記錄,我則在附近樹林裡找到一間廢棄的石厝,這間石厝遺址的格局不大,看來應只是放置農具的工寮而已。
農宅的土埆厝,古道入口在右側地瓜田間。 |
鹿堀坪的梯田也和石厝一樣,都已荒廢,化為層層的梯田草原。我來到溪畔,尋覓一處幽靜的樹蔭處,在此用餐休憩,聽淙聲,浸溪水。比之富士坪草原,鹿堀坪梯田草原多了清澈清涼的溪水,所以更勝一籌,更適合選在此用餐或休憩。徜徉於山與水之間,使人暫忘塵勞。
回程走「鹿堀坪古道」下山。由梯田草原出發,下坡路,約三十分鐘回到了圳口埔登山口。此行令人滿意。孔子的弟子曾各言其志,有人云:「暮春者,春服既成,...,浴於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今天的古道之行,境界與此相似,可堪比擬。
旅遊日期:2006.04.04 (寫於2006.04.10)
行旅圖 |
本聞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www.tonyhuang.idv.tw/@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