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看中國(第281集)
【大紀元8月18日訊】
-江澤民為何出文選
-中共官員對達賴喇嘛的態度
-中國教育改革和產業化
江澤民為何出文選
(希望之聲記者文旭、周麗綜合報導)上周,中共官方在前任共產党總書記江澤民80誕辰之前,推出“江澤民文選”,“文選”中又透露出若干引人注目的細節,這些,都引起主要是海外媒體与中國問題研究專家的注意。德國之聲中文廣播記者對此作了新聞分析,分析中寫道:
對江澤民出文選,香港政治學教授鄭宇碩指出:出“江澤民文選”,表示他已退出政治舞台,體現所謂蓋棺定論。印證鄭教授的推測的,是中共官方媒體并沒有象以往那樣,大規模推動比如全党全軍學習“江澤民文集”,以讀書心得的方式,表示全党全軍對正規意識形態的效忠。
對海外傳聞中的江澤民系人馬和現任領導胡錦濤系人馬在中共明年17大之前的种种權力斗爭的說法,鄭宇碩教授認為:這樣的說法并不因為“江澤民文集”的出版發行而消失,恰恰相反:“在中國國內,大家也知道:胡錦濤是鄧小平挑選的,不是江澤民挑選的。”
換言之:江澤民一直接受胡錦濤作為他的接班人,主要也是表示對鄧小平決定的尊重。而且鄭宇碩教授特別指出:2002和2004年,江澤民也不一定是自愿引退。尤其是2004年放棄軍委主席的位置,更是引起滔滔的的輿論。這樣看來,“江文選”的出版,從江澤民的角度上來說,印證了江澤民希望保持他作為元老的地位,希望保持自己作為剛退下來的,党的最高領 導人對党的影響力。
8月9日的《金融時報》也報道了《江澤民文選》出版的消息,文章說,江澤民退休兩年之后,就得到了中共党內的最高政治待遇,出版個人選集。
文章還提到,中國外交部的一批官員還寫了另一部名為《為了世界更美好》的江澤民出訪紀實。報道說,這本號稱”紀實”的作品由于中國對政治出版物的限制而缺乏可讀性。文章說,其中長達六頁的江澤民1990年出訪朝鮮紀實只引用了江澤民一句話,就是用漢語和當時的朝鮮領導人金日成互道”你好”。
文章還提到前不久出版的官方認可的江澤民傳《他改變了世界》,文章說,這部美國銀行家執筆的傳記雖然在國際上影響不大,在中國卻得到大力推銷。
針對這些書籍的出版文章引述觀察人士的話說,江澤民這么做是因為不滿自己的影響在退休之后迅速消退,但是也有觀察人士認為,江著作的出版主要是為了确定他在中共歷史上的地位。
中共官員對達賴喇嘛的態度
《泰晤士報》駐京記者麥卡特尼8月15日的文章, 談到中國官員對達賴喇嘛的態度。文章說: 五月份任命的西藏自治區党委書記張慶黎一上台就對當地官員表示,“要同達賴喇嘛斗爭到底”,這种語調自90年代中期已經很少听到。
緊接著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減達賴喇嘛在西藏的影響,比如不允許藏族公職人員參加任何宗教儀式,在寺院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及讓藏族干部書寫對達賴喇嘛的聲討信,長度從五千字到一万字不等。就連非政府組織也沒放過,一些組織的合同到期不給續約,被告知离開西藏。
文章引述張慶黎上星期的評論說:達賴喇嘛曾經是公認的宗教領袖,但是他的所作所為有愧于這個稱號。《泰晤士報》記者認為這种語气同西藏日報最近一篇攻擊文章有异曲同工之處。
文章最后說,這种宣傳給中國政府同達賴喇嘛密使所進行的談判前景罩上陰影。雙方從2002年起就在進行秘密談判,內容涉及到達賴是否能夠訪問西藏,但是談判并沒有取得多少進展。
中國教育改革和產業化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家》周刊就中國教育改革和產業化發表長篇文章,文章首先提到河南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校園騷亂事件,文章說:表面上看,今年六月升達學院騷亂的原因是學生不滿校方在他們畢業文憑上蓋上升達學院的章,而不是原先承諾的鄭州大學的章,升達學院學生支付了比鄭州大學學生多一倍的學費,就是為了換取畢業文憑上鄭州大學這几個字。這起事件說明了中國教育改革陷入的困境。
文章說,1990年代初期中國教育引入市場机制,徹底改變了政府資助學校的做法,現在的很多學校都像企業一樣運作,學校創收的一個通行的辦法就是自己開辦學校,然后當作昂貴的私立學校運營。受這些學校的影響,政府資助的大學在1990年代后期也為了增加收入而提高學費并与私立學校聯合,升達學院就是早期的一個例子。
文章說,過去兩年,地方政府開始對私立學校征商業稅,很多學校入不敷出倒閉,中國教育部決定將這些私校与原來的國家大學分開,但很多學校并未執行。文章說,一個主要原因是政府對教育投資不足,未能与經濟增長保持同步。中國教育投資占GDP的比例在整個1990年代几乎沒有任何增長。更糟糕的是,基層政府的經濟負擔日益沉重,中國計划在明年完全免除農村學校的學費,這讓貧窮地區的政府財政更加捉襟見肘。
文章最后說,中國教育的產業化導致了公眾對教育的信任危机,中國教育部似乎也不清楚如何分割政府和私立學校,新的法律要求免去一些學雜費,但又沒有說明由誰來支付學校的一些費用。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