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中山研發台灣第一艘自製水下潛航器
【大紀元8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十五日電)台灣水底探勘技術向前邁進一大步!國立成功大學與國立中山大學研發第一艘台灣自製「水下無人遙控潛航器」,成功完成水底測試,這項技術能運用於國防、水底工程、海洋研究等領域。研發團隊正開發抗洋流技術,應用在下一代水下無人遙控潛航器上。
成大、中山研發團隊今天上午在教育部召開記者會,發表這項重大研發成果。
計畫主持人、成大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系教授方銘川指出,這台由國人獨立研發、自製的第一艘水下無人遙控潛航器(ROV),性能媲美歐、美先進國家技術,但成本是先進國家的一半左右,這項關鍵技術為台灣研發ROV開啟嶄新一頁。
方銘川指出,在教育部經費補助下,這項研究計畫歷經三年規劃、研發、設計、測試,今年在實驗室完成水深兩百公尺十二小時測試;六月前往小琉球海域,成功完成水底二十公尺測試,並順利截取海底的影像、深度、定位等資訊。
他說,過去台灣需要的水底探勘儀器,要向國外購買或租用,台灣成功研發這項技術後,不但能自製ROV,降低購買成本,也能運用在國防軍事、海洋能源開發、漁業、水底工程、救難搜尋、考古、海洋環境研究等領域,對海洋國家的台灣而言,有相當大幫助。
對於下一步,方銘川表示,台灣海域的洋流較大,許多從國外購買或租用的儀器無法抗洋流,不能在台灣海域使用,研發團隊正規劃開發全球領先的ROV抗洋流技術,將運用於下一代ROV儀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