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茶葉生產履歷 助台灣茶國際競爭一臂之力

台灣茶專題報導(四)

【大紀元8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志達、張雪卿/南投報導) 台灣加入WTO之後,面臨低價進口農產品的競爭衝擊不可避免,但優質的產品也同樣有機會行銷到世界各國,開啟更廣大的市場。發展融入產地文化特色與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的高品質台灣茶,未來的機會是在更廣闊的世界市場,擴展飲茶人口及通過歐盟、美、日等國嚴格的檢驗規定是邁向國際的重要推展方向。

進口茶比得上台灣茶嗎?對於經常品茗的人來說,答案可能會是「差遠去了」,即使是來自大陸的各地名茶,還是不易獲得本地消費者青睞。而由於台灣茶在大陸的高知名度,使得分級或得獎的台灣茶葉禮盒已成為台商往返大陸時常備的高檔「伴手禮」。

農委會茶葉改良場魚池分場場長邱垂豐博士表示,全世界70﹪~75﹪的人口喝紅茶,20﹪~25﹪喝綠茶,喝烏龍茶不到5﹪。中國大部分地區生產綠茶,韓國、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也喝綠茶。烏龍茶主要產地在福建省,及相鄰的廣東、廣西等地,早期隨沿海地區民眾渡海遷移到台灣。

台灣茶葉品種及技術雖然來自大陸, 100多年來經過茶改場及農民不斷的技術研究,配合氣候、土壤、水質等因素,因地制宜,發展出各地的特色茶,已具品牌知名度的有:北部的文山包種、木柵鐵觀音、三峽龍井「碧螺春」(綠茶)、桃竹苗有機「彭風茶」(東方美人茶)、凍頂烏龍茶及高山茶。

加入WTO之後,低價進口的烏龍茶多來自大陸和越南,衝擊到台灣低價位的中低海拔茶區,高山茶因高品質則不受影響。邱垂豐認為,充分利用台灣地理氣候條件的優越性,突破傳統思維,結合產官學發展地方特色,融入文化將產業轉型,配合觀光活動導入休閒可解除危機。

提到農業轉型,邱垂豐不諱言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因為目前的農業人口以老農民為主,要改變老一輩的觀念很難,他們通常會堅持傳統的經營管理方式不願改變,目前轉型成功多為年輕的經營者。

邱垂豐說,藉由飲茶文化的推廣與教育、融入產地特色的行銷包裝,加上食品飲料等附屬產品的開發以及旅遊活動的搭配,國內的飲茶人口正逐漸增加,整個茶產業的產值也將更加提昇,而孕育的內涵也使得茶產業的發展更具特色與豐富多元。他建議,將飲茶文化透過教育方式向下紮根,建立喝茶不只是解渴,同時有益健康的觀念,喝茶也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中低海拔茶葉雖然口感較差,同樣對健康有益。

對於大陸進口茶葉農藥含量過高,混入市面將危及國人健康,邱垂豐表示,只能依賴海關把關,但是海關無法一一檢驗,就會有部分流入市面,消費者完全無法從外觀分辨,他建議消費者購買有品牌包裝的台灣產品,或到可信賴的茶行購買,千萬不要在市面上買來路不明的茶葉,才能保障自己的健康。

農委會這兩年積極推動的「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從農業生產源頭的農用資材安全、生產管理、到下游的衛生檢驗全面嚴格把關,是一項保障優良農產品、使黑心農產品無所遁形的制度。透過這項公開透明的履歷資訊,加上運輸、銷售點的資訊查詢系統的建置運用,結合各種產地品牌、分級包裝、比賽封條等既有評鑑方式,台灣茶將能以符合國際標準的姿態逐步走進國際市場,這將是台灣茶超越大陸、越南等地最有力的競爭優勢。◇(//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