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歷史故事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忍」之道

中華民族是一個極具堅忍力的民族,隱忍謙讓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美德。儒家的內聖、道家的守柔、佛家的慈悲都具有「忍」的內涵。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所忍才能有所成。《尚書》中周成王告誡君陳說:「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孔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君子無所爭」;老子的「天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以及佛教的「六度萬行,忍為第一」等等講的都是「忍」之道。

一、儒家關於「忍」。《論語》中多處記載孔子論「忍」。他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意思是小事不能忍讓,就會破壞大事情。孔子還說:「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歟?」大意是因一時的憤怒而忘記自身及其親人,這不是太糊塗了嗎?孔子又說:「君子無所爭」以及「君子矜而不爭」等,說的都是「忍」。

《論語》中還記載孔子告誡子路說:「牙齒因為剛硬所以容易折斷,舌頭因為柔軟所以易於保存。柔軟必定勝過剛硬,弱小的東西也可以戰勝強大的東西。喜好爭鬥必定要受到損傷,一味逞勇一定會導致滅亡。做各種事情的根本態度是:忍讓是最好的。」

二、佛教關於「忍」。佛教經書中記載釋迦牟尼說:「我領悟了『不爭』的精髓,可以說是天下第一。」他又說:「六種超度方式與萬種修行方法中,忍讓第一。」

佛經中說:「為人品行端正,臉面乾淨潔白,姿態容貌美好,這些都要從忍讓中獲得。」經書中還記載:「過去有一個人,稱讚佛是有大福大德的人。聽到的人很氣憤,說:『生下來才七天母親就去世了,怎麼能說有大福大德呢?』稱讚的人說:『年齡和思想都到了鼎盛時期卻沒有死去,挨了打卻不發怒,受了罵也不回罵,這難道不是大福大德嗎?』憤怒的人心服了。」

三、道家關於「忍」。《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大意是至高無上的優良品德就像水一樣,像水一樣善良就有利於萬物而不至於發生爭鬥。《老子》又說:「天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意思是說符合自然規律的事物不與別的事物爭鬥,卻善於戰勝它;不說話,卻善於應對。

道家修煉人也留下許多關於「忍」的言論。紫虛元君說:「饒恕、饒恕、饒恕,各種各樣的災禍就會一下子消失;忍讓、忍讓、忍讓,債主和仇家從此就沒有了。」赤松子告誡弟子說:「能忍讓就不會受到侮辱。」許真君說:「忍受難以忍受的事,順從自強不息的人。」孫真人說:「忍讓就能使壞事自己消失,反省自己禍事就不會落到自己身上。」

四、其它古代典籍中關於「忍」的論述。《易·損卦》云:「君子以懲忿窒慾。」大意是有德行的人用自我警戒來抑制憤怒和慾望。《尚書》記載周公告誡周成王道:「壞人怨恨你、責罵你,那麼你應該嚴肅德行。」又說:「不僅僅是不敢動怒。」又道:「還要放寬你的心胸。」成王告君陳曰:「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意思是必須有忍耐之心,才能辦成事情;有寬容之心,道德才能高尚。

《左傳》云:「一慚不忍,而終身慚乎?」意思是說一次羞辱都不願忍受,難道要一輩子羞愧嗎?《左傳·昭公元年》說:「魯國人靠互相之間的忍讓來治理國家。」《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記載:「知伯對趙孟說:『可恨你沒有勇氣,憑什麼被尊稱為子呢?』趙孟答道:『憑我能夠忍耐。你恥笑我,對我趙孟有什麼損害呢?』」

五、民間諺語說「忍」。諺曰:「忍事敵災星」。又云:「凡事得忍且忍,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以及「得忍且忍,得戒且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都是告誡人們「忍一時海闊天空,讓三分風晴雲淡」的深刻道理。

此外,歷代的文人墨客也留下許多關於「忍」的詩句。黃庭堅詩曰:「無人照此心,忍垢待濯盥。」呂本中有詩云:「忍窮有味知詩進,處事無心覺累輕。」陸游詩云:「忿欲至前能小忍,人人心內期有頤。」又曰:「毆攘雖快心,少忍理則長。」又曰:「小忍便無事,力行方有功。」杜牧的《題烏江廟詩》云:「勝負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兒。」等等。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這是神傳給人的文化,目地是給今天洪傳於世的法輪大法奠定文化。法輪大法第一次揭示了宇宙的最高特性就是「真、善、忍」。告訴眾生:「道家修煉真、善、忍,重點修了真。所以道家講修真養性,說真話,辦真事,做真人,返本歸真,最後修成真人。但是忍也有,善也有,重點落在真上去修。佛家重點落在真、善、忍的善上去修。因為修善可以修出大慈悲心,一出慈悲心,看眾生都苦,所以就發了一個願望,要普度眾生。但是真也有,忍也有,重點落在善上去修。我們法輪大法這一法門是按照宇宙的最高標準——真、善、忍同修,我們煉的功很大。」(《轉法輪》)

在我看來,忍,意味著內心堅毅而決絕,即能忍人所不能忍,這是一種修養和境界。重耳流亡忍苦受辱,終成晉君;顏淵簞食瓢飲安貧樂道,終成孔門最為賢德之弟子;韓信負劍卻忍受胯下之辱,終於登壇拜將;蘇武杖節牧羊十九載,忠義守節、忍常人所不能忍,成為後世楷模。歷史上一樁樁色彩紛呈的歷史故事都在演繹著「忍」的深刻內涵,為世人今天能理解大法舖路、奠基。今天的世人在千萬年的輪迴等待中終於迎來了大法洪傳的盛世,千萬莫失去這萬古機緣啊!

【正見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