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憬屏台北十二日電)隨著經濟成長減緩,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連續升息17次後終於暫停升息腳步。然而,油價、原物料價格上漲疑慮未除,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央行對通貨膨脹的疑慮仍需停看聽,慎防停滯性通膨的可能威脅。
美國在2004年帶頭升息,台灣等多個亞洲亞洲國家很快就跟進升息,但歐洲、英國、日本等比較慢開始升息,也沒有持續性升息,因此,在美國決定暫停升息,準備好好觀察過去17次升息對經濟、通膨的效果時,專家預估,歐洲、日本還會進一步升息。
渣打銀行經濟分析師許長泰就曾指出,全球緊縮貨幣政策的循環今年底就開始見頂,即將結束升息循環,但日本景氣復甦,才擺脫通貨緊縮的陰霾,升息的腳步才剛剛開始。
日本七月擺脫多年的零利率政策開始升息,而歐洲、英國、澳洲、南韓、南非八月份仍陸續升息預防通膨。雖然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扣除食物和能源,但油價持續上揚,還是會帶動消費物價上揚,只要油價、原物料價格的走勢沒有回穩,通膨的疑慮還是各國央行心中的一塊大石頭。
不過,如同許長泰所言,部分亞洲國家升息的循環已經見頂,東南亞國家包括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都已經停止升息,通貨膨脹不是這些國家主要的問題,經濟成長的減緩才是最大的隱憂。
連續升息9次的泰國,7月就暫停升息循環,央行總裁普利迪亞日前在曼谷接受媒體專訪也就表示,如果油價沒有再大幅上漲,今年底都將維持利率不變。
雖然美國停下升息腳步,也坦言經濟成長已經減緩,但對通貨膨脹的擔憂並未因此減少,花旗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指出,聯準會升息17次抑制通貨膨脹與經濟景氣過熱,現在景氣已明顯減緩,通膨應該有效控制,只是最近油價、原物料還在上漲,仍是美國的隱憂。
鄭貞茂表示,緊縮貨幣政策有遞延效果,影響力是在央行升息一段時間後才會明顯奏效,聯準會升息17次,經濟減緩的訊號提醒聯準會停下腳步,觀察遞延效果,未來聯準會將視經濟數據才能決定下一步的方向。
不過,從美國聯準會會後聲明偏向鴿派的語氣,鄭貞茂表示,花旗集團認為,除非通膨有意外上漲壓力,美國未來幾個月應該都不會升息。
一位熟悉國內央行貨幣政策運作的財經官員表示,貨幣政策的遞延效果至少要觀察3個月到1年左右,甚至緊縮貨幣政策的效力要1 年多以後才能看得到,這是為何美國要暫停升息的原因,但通膨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反觀國內,金融界預期年底前央行可望再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這半碼可能在9月底就調升,市場的預期,呼應央行總裁彭淮南6 月底所透露的訊息,台灣利率還未達中性立場。
但財金官員也提醒,台灣內需疲軟,物價也不像美國和最近才意外升息的南韓那麼高,台灣通膨的壓力相對溫和,如果全球經濟成長減緩,依靠外需的台灣景氣減弱,台灣如果就此暫停升息也不令人意外。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吳中書也表示,台灣有升息半碼的空間,但民間需求不強,確實是央行貨幣政策執行時的一大考慮。
台灣內需不強,物價溫和,又碰上全球景氣逐漸減緩,這些都是央行在考慮升息的過程中,不得不仔細思考的問題。
從央行上週標售364 天期定期存單平均利率1.878%觀察,明顯低於從前次的1.914%,透露市場對央行未來升息可能將暫停的預期,官員認為這是反映市場機制,但市場解讀這是央行在美國停止升息後,對長天期利率干預的鬆手。
雖然如此,通貨膨脹的隱憂還未遠離,油價、原物料價格的上漲還要繼續觀察,其他國家如此,台灣也是如此。因此,為了對付通膨,年底前央行可能再升息半碼,花旗集團與部分經濟預測機構、券商等仍預估,升息的時間點將在9月底的理監事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