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清談】非邏輯經濟
最近讀《Fortune》雜誌時,讀到一篇「The Imagination Economy」,姑且翻譯為「想像力經濟」。文章大意是說:美國工作者必須要更有想像力才能讓薪水持續增加。作者Geoffrey .Colvin在文章中提到:傳統上,我們鼓勵發展科學與技術以延長我們的經濟發展基礎。
例如美國總統布希宣稱:「美國競爭力的主動性是以透過鼓勵創新並且給予孩童發展數學及科學。」但是也有些學者認為聚焦於科學與技術是錯誤的。他們認為價值的產生已經從邏輯的線性思考移動到創造性與想像力的非線性思考。蘋果電腦的iPod 就是一個以想像力成功的絕佳範例……。
當然,iPod的成功有它的邏輯部分:穩定的品質與技術。但是讓它大紅大紫,橫掃世界的因素,卻是那無法言喻的迷人線條與體貼的界面設計,搭配流行動感的廣告以及iTunes—iPod的線上音樂下載中心,這整體絕妙搭配讓蘋果電腦從谷底翻身,佔據75%的MP3播放器以及線上音樂的市場。年輕人覺得iPod很「酷」,上班族覺得iPod很時尚,這種對「人性」的考量,對「感覺」的掌握,才是它成功的關鍵因素。
「想像力」,一個我們看之不見,摸之不著的力量,正劇烈的改變著商業世界。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既存的,想像力則是從無中生有。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應付已知的環境,想像力則可以開創一個未知的世界。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固守已知的知識是無用的,而是要在知識上加上想像力,才能產生經濟的效益。微軟總裁比爾.蓋茲說:「員工的想像力是微軟最大的資產。」就是因為微軟的員工不斷發揮想像力創造出令人驚奇的產品,才能讓微軟得以這麼成功。
在商品供過於求的今天,消費者擁有絕對的選擇權。商品之間的決勝因素已經超越了我們以往的認知。過去強調產品功能、規格、價格等較為「硬性」因素。而今天,戰火已經延燒到產品的包裝、設計、觸感、風格、界面、整體感等「軟性」因素,這些都是今天決定產品會不會大賣的關鍵因素。
這些「軟性」的因素,包括美感、時尚、流行、感受、風格、品味、特色……等,都不是數字與邏輯可以推敲出來的,換句話說,它們是非邏輯的。所以有時候,把數字、把邏輯擺在一邊,用一些「不講理」的辦法,例如:直覺或想像,也許會創造出與眾不同、讓消費者愛不釋手的明星商品。@*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