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8日訊】
背景
俗話說:馭物易,馭人難。企業是由人組成的,因為企業經營方式不同,領域不同,目標不同,構成人員千差萬別,所以每個企業的管理模式都千差萬別.現代企業越來越龐大,國際化趨勢非常明顯,如果沒有一套好的管理系統,整體協調好各個部門的溝通和協作就很難使企業順暢的經營,也就很難使企業產品的質量得到保障和持續的提高。為此很多企業都制定了管理的規章制度,管理過程以協調部門,人員,資源調配等等的關係。
那麼如何制定企業的質量管理系統呢?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為企業修訂了標準族——ISO9000。ISO9000族標準是:”由ISO/TC176技術委員會制定的所有國際標準。”其中”ISO”是國際標準化組織英文名稱的縮寫,”TC176″是 ISO負責制定有關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國際標準的技術委員會。”9000″是國際標準的編號。
ISO9000沒有為企業制定具體過程或企業的經營方式,而是將把企業質量管理的內涵抽像出來,為企業制定質量管理體系提供了指南.所以它應用的範圍是非常廣泛的(ISO9000適用範圍見附錄一)。每個企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這個標準進行剪裁,量身定做符合自己企業的管理系統。
ISO9000描述了一個企業為實施質量管理的組織結構、職責、程序、過程和資源所規定的要求。組織推行ISO9000的益處:
■ 提高質量的管理水平;
根據ISO9000制定實施的質量管理體系對部門人員分工明確,質量過程將每個角色的工作定義得非常明瞭,加上各個步驟的質量指標被記錄和跟蹤,使企業管理者的決策有根據,管理更加有效。
■ 提高產品質量,減少浪費、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質量管理過程將企業的人力,資源協調得更加有效,減少浪費提高成本,也解決了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同時由於企業能及時得到客戶的反饋就會使企業更貼近客戶,生產出客戶滿意的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
■ 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員工的質量意識,使之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和團隊凝聚力;
企業管理是一個全員參與的項目,通過對員工的不斷培訓,提高員工自我管理的意識以及質量意識,從而提高了員工的素質,提高效率自在不言中。同時也能夠增強企業凝聚力。一個沒有規範的企業,當問題發生的時候,更多的是找人的原因,表現為個人的過分自責,或者相互埋怨,而當企業進入全面質量管理以後,問題發生會首先從企業質量管理過程是否有缺陷入手,進行過程的改進,避免或減少類似的情況發生,提高員工的協作能力和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從而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提高團隊凝聚力。
■ 提高企業的形象及影響力、可信任度,以無形資產,創造更多的商機。
一個有良好質量體系的企業,可以按照客戶的需求,生產出客戶需要的產品,同時客戶的反饋能夠很快得到回應,進行改進,所以自然會得到用戶的認同和信賴。企業質量管理體系這個無形的資產將成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
歷史沿革
全面質量管理概念(TotalQualityManagement)的是1961年由美國通用電器公司質量管理部的部長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提出的。他在著作中強調執行質量是公司全體人員的責任,應該使全體人員都具有質量的概念和承擔質量的責任。因此,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個企業內各部門中做出質量發展、質量保持、質量改進計劃,從而以最為經濟的水平進行生產與服務,使用戶或消費者獲得最大的滿意。
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開始,世界各國對它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論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應用和發展。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日本從美國引入全面質量管理
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開展質量管理講座,日本人從中學習到了這種全新的質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當時,全面質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並沒有像如今一樣被完整地提出來,但是它對日本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到1970年,質量管理已經逐步滲透到了全日本企業的基層。
◆質量管理中廣泛採用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企業從質量管理中獲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認識到了全面質量管理的好處。日本人開始將質量管理當作一門科學來對待,並廣泛採用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進行推廣和應用,全面質量管理在這一階段獲得了新的發展。
◆全面質量管理的內容和要求得到標準化
隨著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採用這種管理方法。1986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把全面質量管理的內容和要求進行了標準化,並於1987年3月正式頒布了ISO 9000系列標準,這是全面質量管理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因此,我們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標準實際上是對原來全面質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標準化。
◆質量管理上升到經營管理層面
隨著質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層次發展,企業的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被提升到經營管理的層次。無論是學術界還是企業界,很多知名學者如朱蘭、石川馨、久米均等人,都提出了很多有關這個方面的觀念和理論,「質量管理是企業經營的生命線」這種觀念逐漸被企業所接受。
60年代以來,全面質量管理在全世界漸漸的普及,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美國為代表的「美國系統」、以日本為代表的「日本系統」,以及以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為代表的「前蘇聯繫統」,他們各有特點。
◆「美國系統」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為了能夠確保軍品的生產質量,各個工廠成立了一些最新的質量管理組織機構。特別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美國系統,在質量管理過程中第一次展開了質量成本或質量費用的研究,這就是著名的”無缺陷運動”.他們認為質量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展開了對包括故障費用、評價鑒定費用和預防費用等的研究。
◆「日本系統」
70年代,日本在美國經驗的基礎上向全國推廣全面質量管理,發展出了QC小組這種全民性的質量管理活動形式,QC小組成為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核心要素之一,菲根堡姆等質量大師都曾到日本激勵推動QC小組的活動。到70年代末,日本國內已經發展出了70萬個QC小組,500多萬成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日本系統」。
◆以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為代表的「前蘇聯繫統」
早在二戰結束後,前蘇聯和東歐就開始了質量管理方面的研究,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欽斯基和杜布維可夫,杜布維可夫所創造出來的系列方法稱為「薩萊托夫制度」。它提出生產合乎標準的產品的概念,對產品或零件制定了明確的規格和標準,使得零件的使用相當便捷,從而大幅度降低生產的成本。這是質量管理思想上的一個飛躍。此外,「薩萊托夫制度」還描述了信息收集、質量指標的制定、管理方法,和對員工進行充分的培訓等等。
在各個行業的應用中,ISO9000還派生出了供汽車業使用的QS9000,電信業使用的TL9000, 除了ISO9000及其派生出的標準外,著名的質量管理系統還有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學院的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質量管理已經成了現代企業能夠成功運作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現代企業的協作運轉發揮著重要作用。
附錄一:
適合實施ISO9000標準的行業分類(資料來自國際標準化組織)
1 農業、漁業
2 採礦業及採石業
3 食品、飲料和煙草
4 紡織品及紡織產品
5 皮革及皮革製品
6 木材及木製品
7 紙漿、紙及紙製品
8 出版業
9 印刷業
10 焦碳及精練石油製品
11 核燃料
12 化學品、化學製品及纖維
13 醫藥品
14 橡膠和塑料製品
15 非金屬礦物製品
16 混凝土、水泥、石灰、石膏及其他
17 基礎金屬及金屬製品
18 機械及設備
19 電子、電器及光電設備
20 造船
21 航空、航天
22 其他運輸設備
23 其他未分類的製造業
24 廢舊物質的回收
25 發電及供電
26 氣的生產與供給
27 水的生產與供給
28 建設
29 批發及零售汽車、摩托車、個人及家庭用品的修理
30 賓館及餐館
31 運輸、倉儲及通訊
32 金融、房地產、出租服務
33 信息技術
34 科技服務
35 其他服務
36 公共行政管理
37 教育
38 衛生保健與社會公益事業
39 其他社會服務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