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打敗肺癌有希望 發現新抑癌基因

【大紀元7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台灣基因體醫學研究又傳捷報!基因體醫學國家型科技計畫肺癌研究團隊,發現一個全新的抑癌基因HLJ1,此基因能抑制「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的生成與轉移」,也可用於預測手術後的復發時機與存活期長短。讓肺癌距離個人化治療的夢想,更進一步。

新科院士楊泮池領軍研究

該研究團隊由新科中研院院士、台大醫院副院長楊泮池與中興大學生醫所副教授陳健尉領軍,透過基因微陣列技術,以基因晶片在九千六百個基因中,篩選出抑癌基因HLJ1。若此基因在癌細胞中大量表現,癌細胞便不易轉移、術後復發率較低,病患的存活期較長。

研究成果於JNCI發表

此研究論文已於六月底發表在癌症醫學頂尖期刊JNCI(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該期刊不但將台灣的研究成果寫成社論,更主動地發出新聞稿,進一步向全球介紹此一項重要的醫學成就。

羅曼菲因非小細胞癌過世

肺癌是台灣癌症中的頭號殺手,病患中近九成罹患的是「非小細胞癌」,知名舞蹈家羅曼菲也因罹患「非小細胞癌」過世,此病很難早期發現,即便發現,有八成病患的癌細胞已轉移。

楊泮池表示,在臨床上僅有三成肺癌病患可以透過開刀治療,不過其中能夠切除乾淨的患者,卻不到兩成。

這項研究蒐集了七十一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其中高達五十五人癌細胞中的HLJ1基因表現量明顯低於正常細胞;在追蹤四十個月後,HLJ1表現量高者,存活率高達七成;反觀表現量低者,存活率則只剩三成。

動物實驗證實基因表現量

動物實驗中也發現,如果將HLJ1表現量偏低的人類肺癌細胞注入了免疫不全的小鼠體內,小鼠皮下會長出比較大的腫瘤,反之則腫瘤較小。

陳健尉表示,HLJ1表現量,未來可望做為臨床上診斷的依據,對HLJ1基因表現量不足的復發高危險群,可以更加嚴密地追蹤與積極治療,進而延長壽命。

下一步將找出相關的藥物

陳健尉指出,研究團隊已找出調控此一基因的部分機轉,下一步將會篩選出有助促進HLJ1基因表現的藥物,如果幸運的話,或許能有機會逆轉細胞癌化的過程,讓癌細胞能夠變回正常細胞。

——————————————————————————–

閱報小秘書/JNCI世界癌症權威期刊

JNCI(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是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官方期刊,也是國際癌症醫學研究的權威期刊(見圖,取材自官方網站),該期刊所發表的研究論文,無論在重要性與被其他論文引用的次數,在癌症研究領域中都是數一數二,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當期最重要的研究論文會被列為leading article,期刊主編還會請到相關領域的知名學者撰寫評論文章,作為當期的社論(editorials),詳細介紹該篇研究的重要性與影響。(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