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楊雅民/ 台北報導〕迎戰WTO杜哈回合談判擬限制個別作物補貼上限衝擊,台灣實施逾30年的「稻穀保價收購」公糧政策將廢止,農委會已計畫在三年內,將稻穀改為「稻米直接給付」模式,依照日本、韓國政府取消稻穀保價收購後的經驗,產地米價將下跌約一成。
農委會副主委李健全表示,稻米由保價收購制度改為實施直接給付後,未來政府要儲存公糧,不再以保證價格收購的模式向農民收購稻穀,而改以稻米在自由市場流通的市價進行收購。
其中,稻米直接給付制度將再切分為「固定給付」和「變動給付」兩部份,固定給付是為了彌補稻農在廢除保價收購制度後所減少的收益,每年每公頃會固定提撥給稻農,不會受稻米市價所牽動,固定給付的金額還在精算中。
變動給付則是防止政府取消保價收購後米價大跌,而設定當米價低於政府所設定的目標價格時,以變動的給付補助農民因米價下跌損失的75%,減少稻農的損失。
農委會指出,明年該會將先行向農民宣導稻米改為直接給付措施和保價收購的差異性,是否於後年立即改制, 得觀察WTO杜哈回合談判是否設定個別作物補貼上限,甚至是否提高台灣進口米進口的額度等。
根據農糧署估計,現行政府每年花在稻穀保價收購和倉儲管銷費用,每年平均達78億元,扣除公糧釋出的銷貨收入,每年花在保價收購公糧的支出達40餘億元,改採稻米直接給付後,公糧銷貨收入減少、直接給付金額增加,政府淨支出將增加到60億至70億元。
農糧署表示,過去政府為儲存公糧,已實施稻穀保價收購政策30餘年,其中計畫收購每年一、二期稻作,以每公斤21元合計保價收購每公頃3,360公斤的稉穀;輔導收購每年則以每公斤18元,保價收購每公頃2,000公斤的稉穀。
餘糧保價收購則是2003年台灣加入WTO第二年, 米價大跌而祭出的稻穀價格穩定措施,只要稻穀交易價低於每公斤16.6元,每年每公頃將以每公斤16.6元的價格,收購5,360公斤的餘糧,相當於全量收購,估計每公頃每年保價收購金額最高可達19萬5536元。
日韓取消保價收購 經歷陣痛期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盱衡WTO農業談判趨勢, 台灣鄰國日本、韓國已先後在1998年和2005年取消政府保價收購稻穀政策,並改以直接給付的模式保障稻農所得,改制第一年日本米價下跌8.7%、韓國米價下跌13.4%。
同時,農民所得也跟著下滑,以日本宮城縣為例,2004年每公斤直接給付的稻農收入,僅為基準價格的92.4%;韓國稻農直接給付的價格,則為目標價格的97.3%。
農委會表示,雖然日本和韓國等鄰近國家取消稻穀保價收購,對於米價和稻農收益都出現些幅的衝擊,但因歐盟、美國等國家,已逐步降低政府對穀物價格干預程度,而且, 台灣稻穀收購佔WTO農業談判須削減的農業境內總支持(AMS )60%至70%, 一旦個別作物補貼被設定上限,台灣稻穀保價收購政府就得強迫調整,值此談判關頭,不得不及早規劃取消稻穀保價收購的措施,並靜觀其變。
相關官員認為,WTO農業談判稻米只會越來越開放,台灣長遠勢必得面臨進口米配額增加,國內白米消費量因少子化、人口外移等波及而減少的衝擊。
政府在稻米改為直接給付制度後,收購公糧的數量將依全台消費量進行估算,收購量約是年消費量的17%,以台灣目前每年糙米消費量達130餘萬公噸估計,屆時一年大約會收購22萬公噸公糧。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