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就.布洛灣的阿嬤
走出布洛灣,妻踟躕說,要不要折回去買一件阿嬤的作品?
從太魯閣的立霧溪畔蜿蜓上行,藍天和白雲,青山與綠水,把天地織成一幅賞心悅目的天然作品,這裏曾留有一千兩百年前的史前遺跡,之後原住民文化、漢人文化繼續充實它的生命力。布洛灣(Bruwan)是二、三百年前太魯閣族的部落所在,就太魯閣語而言,布洛灣就是「回音」的意思,走到這兒,你真會聽到一些歷史跫音呢!
太魯閣工藝展示館坐落在青山環抱中,裏頭展示太魯閣族的紡織、編織等傳統手工藝文化。時光輕輕走過,不留痕跡,但這些工藝品卻把時光巧妙留下,展示中心的阿嬤更可說就是這段歷史的口白、精彩的縮影,回答著許多動人的文化問題。
我和妻都有同感,我們跟織布的阿嬤很有緣,剛才的遊客中,我們觀賞她織布最久、和她聊天最久,不過卻沒有買任何她的作品,但阿嬤要的似乎也不是買賣,我端詳著她的織布機,阿嬤您的身體不會酸嗎?她坐在草蓆上,雙腿並攏伸直,以便支撐著木製的織布機,這是泰雅族傳統的織布機,兩個肩膀寬,高度三十幾公分,好重喲!我試著用一種想搬起它的角度摸著它,阿嬤是有禪定的我猜,撐著這麼重的東西,不論織布、買作品、聊天、與人拍照,都是費力的,我可以推斷那木頭織布機的重量,但從阿嬤的從容談笑中,你無法想像她腳下正頂著這有分量的織布機。
阿嬤在沒有遊客詢問織布作品時,就認真地織上幾針,這針是兩根兩倍筷子長度的薄木條所製,一頭繫著白毛線、另一根的頭繫著藍毛線,在她手中經緯穿梭,很簡單的從容,很自在,像是修行已久的道人在打坐似的,給人寧靜的心靈悸動。「阿嬤,您學這多久了?」阿嬤笑了,老花眼鏡斜斜地垂下角度,露出和善慈祥的眼神,「十幾歲就學了!」我們沒問阿嬤幾歲,因為她一輩子已織成一塊美麗的作品,多少歲數似乎不重要了!她說織布這是長輩教的,泰雅族的女孩都要學會織布,織布技術就是女孩的名譽和幸福,許多族裏的勇士,都以善織的女孩為追求對象。織布機則是不可缺少的嫁妝。阿嬤說,他曾經在台南、屏東、台東等許多地方進行教學工作,年紀大了就來這布洛灣,這已是第十三年了。
妻請阿嬤照相留念,阿嬤不但笑著答應,還牽著妻的手,放在她的織布機上,並微微碰觸那藍白相間的毛線,我知道,這不單是一般萍水相逢的照相留念,她喜歡遊客感受這織布機與毛線,彷彿也同意我們走進她的心靈世界──這綿綿織就一生的作品。
阿嬤賣出她的作品,也賣出她的歲月,手工的作品,都是用分分秒秒的專注成就的。她說,這些作品通常是她晚上寧靜時的作品,我可以想像她一個人獨自織布的神情和萬籟俱寂時,只剩毛線輕輕穿梭的聲音,在黑夜裏織出色彩絢麗的作品。
沒有買阿嬤的作品,反而讓那些作品掛在心上,我和妻子決定下次來太魯閣一定還要來找阿嬤,送她裝框的合照,並買一件阿嬤的作品,紀念我們這段期待重逢的心情。◇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