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中研院團隊前進金門 研究灘地活化石鱟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二十八日電)金門灘地生物的「鱟」有活化石之譽,目前為產卵繁殖期,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鱟研究團隊今天前進金門,進行棲地和族群調查,提供金門復育的參考。

「鱟」為海洋底棲性無脊椎動物,又稱做「馬蹄蟹」,其祖先早在四億年前古生代泥盆紀出現,二億年前演化為現今型態,因此,被動物學界稱為「灘地上活化石」。由於外形像鋼盔、又是雌雄成對出現,因此,金門人暱稱為「鋼盔魚」、「鴛鴦魚」。

「鱟」被視為環境生態指標,在台灣西海岸幾乎絕跡,澎湖也是偶爾一見,國內只能在金門找到蹤跡,金門縣政府一九九九年公告古寧頭潮間帶八百公頃海域為全國唯一的鱟保育區,實施禁捕至今。

由於金門水頭建商港,可能影響鱟的生存,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託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章波帶領鱟研究團隊,進行棲地與族群調查研究。

鱟研究團隊今天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行政助理葉欣宜帶領,成員包括台灣大學博士研究生楊明哲及研究助理等六人到金門,在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協助下,展開六天的調查。

鱟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計劃將持續到明年七月,這次研究範圍是在金城鎮浯江溪口至建功嶼海域、古寧頭鱟保育區,其中,建功嶼海域是要調查水頭建港是否對鱟棲地帶來破壞,古寧頭海域則是就鱟族群數量變化,檢測復育成效。

金門縣水試所表示,「鱟」是金門珍貴的海中生物,水試所進行復育多年,每多都舉辦稚鱟放流活動,目前為產卵繁殖期,希望民眾不要捕捉,共同維護生態資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