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後中國拒外援被指干蠢事
【大紀元7月2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光華2006年7月27日北京報導)30年前,中國河北省唐山市發生的大地震造成了24萬多人死亡,16萬多人重傷。當時,中國政府謝絕了外國的救災援助。唐山大地震促進中國逐漸轉向更加科學的抗震觀念。
*瞬息間百萬人口城市消失*
1976年7月28日凌晨3點42分,唐山發生了7.8級的地震,河北省這座人口百萬的重工業城市瞬息之間就被夷為平地。當時包括天津、北京在內的整個華北地區都在劇烈震動。
同時,全世界的地震觀察點都感到來自中國的衝擊力,各地地震專家都感覺到中國發生了一場巨大的災難。
中國公佈的報告顯示,在那個20世紀以來人員傷亡最大的地震中,有24萬2千人死亡,16萬4千人受到重傷,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以上。
*30年後仍牽動萬人心腸*
對於7.28大地震之後出生的唐山人來說, 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場浩劫,但是他們還是具有強烈的地震災難意識,因為他們經常聽到地震倖存下來的長輩和親友談論地震的事情。一位不到30歲的唐山人表示,她的父母、祖父母每年到7月28號的前後這幾天就會談起這場災難和緬懷在災難中死亡的親人。
這位唐山人說:“大家就會對現在一些事情表示比較憂慮,比如房子蓋得不太結實啦,防震的意識現在不如原先啦等等。經常談起這些話題,每次談起的時候,他們都能說很多很多,因為對他們來說這畢竟是特大的一件事,忽然之間這個生命就不存在了。不經歷的人很難體會到這一點。”
這位倖存者的後代表示,在大地震發生30年之後,唐山現在是舊貌換新顏,建造的速度非常快,每年都不一樣。倖存者在當時援助非常少和一種比較原始的狀態中,克服困難,親手把自己的家園重新建造起來。
這位唐山人說:“但是據我父母說,如果當初政府的政策有一些變化的話可能會更好,說當初可能有過甚麼國際援助,但是好像都沒有接受這些國際援助。所以完全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建造出來的這麼一個城市,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但是已經是一個很不錯的狀態。”
*強調自力更生拒絕外援*
唐山大地震之後,國際社會立刻紛紛發出援助中國的聲音。《二十世紀中國重災百錄》的作者錢鋼在《唐山大地震》的那篇報導中指出,當時中國政府強調中國人民決心以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困難,謝絕了外國的支援。
在唐山大地震期間擔任北京軍區副政委兼北京軍區抗震救災指揮部領導人的遲浩田,在事後接受錢鋼的採訪中表示“那是我們的失策”。曾經擔任國防部長的遲浩田透露,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的華國鋒率領中央慰問團在災區的帳篷裡說,“外國人想來中國,想給援助,我們堂堂中華人民共和國,用不著別人插手,用不著別人支援我們!”
遲浩田在錢鋼的採訪中回憶說,“我們當時聽了很激動,鼓掌、流淚,也跟著那麼喊。多少年後才知道是干了大蠢事!自然災害是全人類的災害,我們每年不也都要向受災國家提供那麼多的援助麼!”
*中國防震觀點逐步轉為預防*
中國一位地震預報專家表示,地震預報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現在全世界的趨向是從預報轉到預防,中國在防震觀念上也逐漸轉到預防上來,例如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地震預案、物資儲備等等措施,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災害的程度。
這位地震預報專家說:“我們國家的唐山當時是不設防,只有6度,就是地震的基本烈度很低的一個城市,但是它來了大地震。這一方面就是說,我們對地震預測本身還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另外一方面就是說,它的房屋抗震性能比較差。”
*應提高震後救援水平*
這位地震預報專家指出,現在中國在防震方面,除了需要繼續提高地震預報的水平,改善地震預防的對策以外,還需要增強地震發生後的應急能力,包括人員搜救、搶險、傳染性疾病預防等等,來減輕地震災害。他還指出,農村和城市的防震工作應該有所不同。
這位地震預報專家說:“因為農村很快就可以跑出去,而且能找到一塊空地,甚至自己家的院子裡面就可以搭一個防震棚。但是大城市不一樣,它的空地很少,一旦再來地震,也可能是毀滅性的。所以這兩者所採取的方式,投入的精力、人力、物力,以及所具有的設施設備等等都會有差異的。”
在唐山大地震30週年來臨之際,中國國家郵政局發行“防震減災”的紀念郵票,唐山市舉行“第一屆全國城市與工程安全減災學術討論會”,“紀念唐山抗震30週年全國攝影書畫藝術大展”,以及觀摩主題電影等活動。
另外,唐山正全面整頓市容,準備迎接中央領導在28號主持的紀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