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文學史演義:蒲松齡孤憤寓聊齋

錢念孫
font print 人氣: 248
【字號】    
   標籤: tags:

崇禎十三年(公元一六四○年),這時離明代滅亡只有四個年頭了。就在全國各地一片戰亂聲中,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的蒲家莊裡,誕生了一位第一流的文學家,他就是被譽為中國文言短篇小說之王的蒲松齡。

蒲松齡是蒙古族的後裔,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讀書人,蒲家在當地是有名的書香之家。可是祖輩科名不顯,蒲松齡的父親雖是一位滿腹經綸的學者,但科舉屢試不中,為生活所迫,只得棄儒經商。父親雖然自己在科舉上失敗了,卻加倍要求孩子們刻苦攻讀,期望他們能學優仕進,光宗耀祖。

他的心血並沒有白費,蒲家四兄弟中,有三個考進了縣裡的公立學堂,成了「庠生」。尤其是老三蒲松齡,學業最為突出,不僅通過了縣裡的考試,十九歲時,還一連通過了州、府兩級考試,並且每次都是第一名。方圓數百里的人,都以為他前程似錦,不可限量。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施閏章,對他十分賞識,稱讚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聞名遐邇。

然而,彷彿科舉考試從此就和他作對似的,在高一層的舉人考試中,他不知考了多少次,每次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五十歲那年,他在第一場考試中成績出色,排名第一,似乎已穩操勝券;不想第二場考試時,忽然生起急病,萬般忍耐,仍無法堅持到底,只好中途退出考場,結果又是名落孫山。不可思議的是,蒲松齡一出考場,病就莫名其妙地好了。當時所有參加考試的人,包括主考官在內,都感到此事非常奇怪,並為他十分惋惜。回到家裡,妻子勸他說:看來你命中注定與科舉無緣,下次別再去自討沒趣吧!蒲松齡聽後長歎一聲,從此斷了科舉仕進的念頭,再也不去舉場湊熱鬧了。

清代初年,像蒲松齡這樣的士子,唯一的進身之階便在科舉。一次次的科場失敗,使他耗盡了心力和財力,更使他悲痛萬分。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窮困這個惡魔又死死地纏上了他。當時, 他們一家數口人住在田間地頭的茅屋裡,「曠無四壁,小樹叢叢,蓬蒿滿之」。面對坐吃山空、日益貧困的局面,他感到再也不能像押寶一樣,把自己的命運全部押在科舉這一條路上了。

於是,他在三十一歲那年,遠離家鄉,走到江蘇寶應縣,給知縣孫蕙當了幕賓,任務就是替知縣寫些公文、告示、書信等應酬文字。這種代人捉刀的工作,大違蒲松齡素來的志向,完全是為了一點報酬,不得已而為之。做了一年左右,孫蕙高升調任,他不願再跟隨前往新任所,便辭幕回鄉了。

回到故里,迫於生計,蒲松齡又不得不奔走於附近縉紳人家,設帳教學,當個私塾先生。此後四十年間,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一面寫作,始終是個窮秀才。蒲松齡在〈寄王如水〉這闋詞裡說:「天孫老矣,顛倒了天下幾多傑士。蕊宮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每每顧影自悲,可憐骯髒骨銷磨如此!……數卷殘書,半窗寒燭,冷落荒齋裡。」這首詞可說是他一生清苦生活和落魄心情的真實描述。

不過,蒲松齡雖然一生窮困潦倒,但在寫作上卻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多年來一直以極大熱情和毅力著書立說。大約四十歲那年,寫成了《聊齋志異》初稿,以後長期增補修訂,直到暮年才完稿成書。他還按照民間流行曲調,寫成了《寒森曲》、《姑婦曲》、《磨難曲》、《牆頭記》等十四種演唱文學劇本(注1);創作了一千五百多首詩詞和四百多篇散文作品,有《聊齋詩集》和《聊齋文集》傳世。另外,他還寫了介紹農業生產知識的《農桑經》,講解醫藥常識的《藥崇書》、解釋年曆節氣的《曆字文》等。如此豐富的撰述,不僅涉獵範圍非常廣泛,而且質量都屬上乘佳作,顯示了蒲松齡的多方面才華。

《聊齋志異》是凝聚蒲松齡一生心血的著作。這部用文言寫成的短篇小說集,以近五百篇作品,深廣地描繪了豐富的社會生活,既有精湛的思想內容,又有獨特的藝術造詣,代表了中國文言小說發展的最高峰。表面看來,《聊齋志異》寫的多是神魔鬼怪和花妖仙狐的故事,似乎沒有多少嚴肅意義;實質上,它是有意以荒誕離奇的描寫,來更為驚心觸目地表現當時社會現實中的各種矛盾。蒲松齡在《聊齋志異》的〈自序〉裡,曾這樣談到他的寫作目的:

集腋為裘,妄續幽明之錄(注2);浮雲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

這就十分明白地告訴我們,作者經年累月地創作《聊齋志異》,表面上雖然只是寫些談神弄鬼的故事,其實是借鬼神花狐來發洩對社會的「孤憤」!蒲松齡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清朝初年文網嚴酷,寫東西若觸犯了朝廷,輕則下獄坐牢,重則砍頭掉腦袋。所以他只好以「寄託」的手法,用鬼神來表現人事,藉鬼怪來諷刺人世現象,為此他自己都覺得十分悲哀。

蒲松齡是怎樣在作品中發洩自己的「孤憤」呢?

揭露社會黑暗,是《聊齋志異》的一個很突出的內容。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到清朝時期,已處於窮途末路的階段,當時社會政治腐敗,貪官惡霸橫行,平民百姓生活悽慘,這些在他的筆下都作了深刻的反映。

如〈促織〉一篇,寫皇宮裡盛行鬥蟋蟀(當時稱蟋蟀為「促織」),各級官員為了拍皇帝馬屁,強令老百姓都要上交善鬥蟋蟀。有個名叫成名的老實人,因交不出蟋蟀,被地方官吏勒索得傾家蕩產。後來得到女巫的指點,他捕到一頭強壯的蟋蟀,正想以此去交官差,卻被九歲的兒子不小心弄死了。兒子因懼怕父親責怪,跳井自殺身亡。成名正在悲痛欲絕之際,兒子忽然復活過來,但靈魂卻變成了一頭凶狠善鬥的蟋蟀,成名把這頭蟋蟀呈獻皇宮,才挽救了自己不幸的命運。作品通過成名一家為交一隻蟋蟀,備受災難,幾乎家破人亡的描寫,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荒淫昏庸,抨擊了貪官污吏的凶狠殘酷。

再如〈席方平〉,寫一個名叫席廉的平民百姓,無端被豪富惡霸害死。他的兒子席方平為了替父親申冤,魂魄跑到地府去告狀,但豪富惡霸已用錢把地府裡的大小官吏,包括最高統治者閻羅天子都買通了,所以他不但四處碰壁而且遭受酷刑。但席方平百折不撓,英勇鬥爭。最後終於在「二郎神」的明斷下,得以昭冤雪恨。這裡寫的是地獄裡暗無天日的情形,實質上完全是現實中官吏貪贓枉法,人民含冤難申的投影。

批判科舉制度的弊端,是《聊齋志異》的又一重要內容。蒲松齡一生多次出入科場,對科舉考試的營私舞弊,試官的昏瞶無能,士子的種種心理等,瞭如指掌,因而寫起來頗能一語中的, 切中要害。

如〈司文郎〉一文,寫一個瞎和尚,能用鼻子準確無誤地嗅出文章的好壞。但發榜後,他認為文章非常之好的王平子榜上無名,他嗅之噁心的文章,其作者餘杭生居然高中金榜。於是,瞎和尚歎道:「僕雖盲於目,而不盲於鼻;簾中人並鼻目盲矣!」這就是說,那些主考官們不但瞎了眼,而且連鼻子也不通了,連文章的好壞氣味都分不出了。這個故事借用虛擬的瞎和尚,辛辣地諷刺了判卷考官有眼無珠,不辨香臭。在他們那裡,有本事的人落選,而沒有本事的人卻能金榜題名。

〈賈奉雉〉一篇,寫具有真才實學的著名書生賈奉雉,屢試不第,於是閒愁無聊,想和考官開個玩笑。他把以往落榜試卷中最差、最壞的句子,連綴成文, 默記在心,再去應試,結果竟然一舉奪魁。他自己大惑不解,又閱底稿,覺得不堪入目,強忍讀完,衣衫已汗透,自感羞愧,無臉見人,所以「遁跡丘山」去了。在這裡,作者以嬉笑怒罵的筆法,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作了猛烈的抨擊。

《聊齋志異》中,還有許多篇章,描寫與封建禮教相衝突的美好感情,具有明顯的反封建的意義。作者寫了不少人與狐、鬼、妖的戀愛,但在作品裡,那些狐狸精、鬼魂、花妖等,都是可愛可敬的女性。她們不僅相貌美麗,而且不畏禮教閨訓,敢於熱烈大膽地追求愛情,對於壓制和阻撓她們愛情的勢力,不管來自哪裡,都誓死鬥爭,直到最後勝利。在這方面,〈嬰寧〉、〈香玉〉、〈青鳳〉、〈瑞雲〉、〈紅玉〉、〈晚霞〉等,都是寫得淋漓酣暢、動人心魄的精彩名篇。這些作品,肯定了青年男女追求美好愛情的願望和行動,表現了對封建社會裡受壓迫最深的婦女的尊重,同時對封建婚姻制度作了嘲笑和鞭笞。

《聊齋志異》在藝術上的特色,主要是想像豐富、構思奇妙、情節曲折、境界瑰麗。它吸取魏晉志怪小說和唐代傳奇小說的優點,加以創新發展,獲得了獨樹一幟、別開生面的效果。

蒲松齡具有驚人的想像力,他充分運用誇張、幻想、虛構的藝術手法,以談鬼說狐、寫仙描神的方式,來反映現實、塑造人物、傳達理想,使全書五光十色、百態並作、撲朔迷離、無奇不有,閃耀著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在塑造人物時,他善於把幻想與現實、虛構與真實結合起來,所寫花妖狐鬼,雖是幻想中的形象,卻又富有人的性情,並以人的世界為其主要生活環境。因而,儘管她們具有行蹤飄忽、變幻莫測的鬼狐特點,卻又散發著濃厚的人情味,洋溢著芬芳的生活氣息。在情節方面,它曲折有致、變化多端、波瀾起伏、懸念叢生、搖曳多姿、引人入勝。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裡,曾這樣評價《聊齋志異》:

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改弦,別敘畸人異行,出於幻域,頓入人間;偶述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

這一評價很高,也很中肯,十分精闢地指出了《聊齋志異》的藝術特色和傑出成就。蒲松齡寫《聊齋志異》,開始並不為人注意。後來為徵求意見,作品逐漸在朋友間流傳。當時在朝廷任刑部尚書的王士禎,又叫王漁洋,官位很高,文名也響,因是山東新城(今山東桓台)人,和蒲松齡是鄰縣老鄉,蒲松齡便把書稿也寄請他指正。開始,王漁洋看了數十篇,還提些意見,再寄還給蒲松齡。但後來他看這部作品寫得太好了,很有些眼紅,便提出願以千金把書稿全部買去。

蒲松齡雖然窮困,但很有志氣,不管王漁洋是朝廷重臣,更不問他出多少錢,就是不賣。蒲松齡還說:「此人儘管頗有學問,稟性風雅,但財主氣太重了。我是土包子,跟他高攀不來!」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一七一五年)黃曆正月二十二日,一夜鵝毛大雪,把齊魯大地變成了一個晶瑩世界。這天下午,七十五歲高齡的蒲松齡,要家人把他的靠椅搬到窗前,好讓他欣賞那冰清玉潔的銀白世界。他舉目四望了好一會兒,覺得有點累,便閉上眼睛休息,沒想到他眼睛這一閉,就再也沒有睜開。一代文學大師,就這樣依窗危坐辭世了。

蒲松齡雖然寫出了曠世傑作,但因為貧窮和沒有地位,生前沒辦法把自己心愛的作品變成印刷品。直至他去世五十年以後,《聊齋志異》才得以首次付梓,至於他的其他作品,則是一九五○年代後才廣泛傳播的。我們今天讀到《聊齋志異》及蒲松齡的其他作品,從中獲得極大審美愉悅時,真該為這些傑作居然沒有散失而慶幸。(注3)
注1 這種演唱文學劇本,又稱「俚曲」。
注2 「幽明之錄」,是指南北朝時一部名為《幽明錄》的志怪小說。
注3 主要參考資料:《聊齋文集》、《聊齋詩集》、《淄川縣志》、吳祖緗等著《聊齋志異欣賞》。
轉載自 正中書局《中國文學史演義》 錢念孫 著
參.元明清篇【第37 回】蒲松齡孤憤寓聊齋 吳敬梓傲骨諷儒林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話說在那茹毛飲血、結巢鑽木的生民之初,人類對自己的由來、日月的運行、萬物的生滅、四季的變化,都感到玄妙莫測;對電閃雷鳴、狂風驟雨、凶禽猛獸、生老病死,更是懷有難以名狀的恐懼。他們認為在人類以外,還有超自然力量的神,在指揮、控制著一切,主宰著世間萬事萬物的命運。於是,一切自然力在他們心目中,都被形象化、人格化了,如太陽成了太陽神、水成了水神、火成了火神、風成了風神等等。

  • 日月嬗遞,斗轉星移。漫長的中國上古歷史,經過以狩獵為主的氏族社會,逐漸過渡到以農耕為主的商周時代。及至西周時期,周天子為了解民情,常常派專人到民間採詩,以觀風俗,知得失,治天下。
  • 義熙元年(公元四○五年),北府兵首領劉裕(即後來的宋武帝)經過多次征戰,俘殺擁兵篡位的桓玄後,東晉王朝大權實際上落到了他的手裡。為了慶賀勝利,他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將軍府大宴幕僚。眾人籌觥交錯,開懷暢飲,喝得有幾分醉意時,劉裕讓大家談談抱負和志向。
  • 中國的詩歌發展,到了南北朝初年,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山水詩的興起。在這之前, 雖然詩歌中也有描寫山水的詩句,但都是作為抒情詠物的烘托和陪襯而寫的,絕少有專篇吟詠山水的詩作。打破這一局面,並取得傑出成就的,當首推元嘉時期的大詩人謝靈運。

  • 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八○六年),當時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裡,來了一位身材肥胖, 走起路來慢悠悠的新教授(其時稱「國子博士」)。太學生們見這位新教授體闊腰圓,行動遲緩,憨態可掬的樣子,都在背後暗自竊笑,以為他沒多大學問。

    然而,這位胖教授第一天上課,就讓學生們大吃一驚。他講起課來,博貫古今,兼通百家,內容豐富,深入淺出,妙語連珠,警策動人。不久,他就成為太學生們最崇敬的教授,大家都以能成為他的學生而深感榮幸

  •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公元八一九年)十一月八日,天幕低垂,陰沉灰暗,地處邊陲的柳州(今廣西柳州)州衙,籠罩著深深的秋色。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蜷縮在衙內寢室的病床上,痛苦呻吟,氣息奄奄。他雖然只有四十七歲,正當壯年,但生活的折磨和疾病的摧殘,已使他面色蠟黃,骨瘦如柴,臥床多日,瀕臨死亡。

  • 人間世事,往往會出現驚人的相似之處。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一○五七年),也就是「二宋」兄弟同時考中進士之後第三十四個年頭,又有一對兄弟攜手進京趕考,同榜共舉進士。他倆就是後來名震宋代文壇的大文學家蘇軾和蘇轍。
  • 中國文學史上,儘管才女輩出,代不乏人,如漢代有蔡琰、班昭,唐代有薛濤、李冶;但最偉大的女文學家,卻不能不說是才華蓋世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她不但詞寫得好,而且詩、文、書、畫樣樣出色,遺憾的是,這些作品大都散佚了。我們今天能見到的,主要是收在《漱玉詞》中的五十多首詞。不過,僅憑這五十多首詞,已足以使她不讓鬚眉,千古不朽了。

  • 俗語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文學藝術領域,要想評選出個名次或是第一人,都是極為困難的事情。比如元曲四大家的甄選,在歷史上就爭議頗多。不過對於誰是元曲作家中的魁首,大抵無異議,此人正是譽滿天下的關漢卿。
  •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來說去,都是繞不過一個「吃」字。說起古代最會吃的名人,恐怕非蘇軾莫屬。他熱愛美食,發明美食,甚至為美食寫詩做賦。今天讓人垂涎欲滴的「東坡肉」,也是出自這位大文豪的手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