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研討會
【大紀元7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家俊台北十六日電)多位台灣、日本學者今天在一場研討會表示,中國因素干擾國際體系,包括美國在內的亞太國家都受到衝擊。中國時而對抗、時而抵制的手段,不但沒有平衡亞洲各方勢力,衍生的政治問題比經濟問題更為棘手。
日本青山學院大學國際政經學院教授高木誠一郎在這場「台日論壇」發言說,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僅帶來各式各樣變化,也因經濟規模擴大,引起一連串對外行動,對國際社會體系帶來相當大的影響。
高木誠一郎認為,中國九0年代後因經濟快速發展,與週邊國家進行活潑外交,並成功改變彼此關係,強化其在東亞地方地位。但此一情勢,並不意味中國在亞洲佔有平衡力量的優越地位,因中國選擇採取時而對抗、時而抵制的對外態勢。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王信賢以自由貿易協定(FTA)洽簽為例說,各國經濟整合對台灣未必有害,但若加上「中國因素」的政治干擾,肯定不利。面對中國大陸經貿吸引與政治排擠,中國因素遠較簽訂FTA本身的技術問題更為棘手。
陳信賢分析,中國透過所謂「內外聯結」方式,不僅避免以往國內政經因素與國際戰略割裂的做法,經由給予地方資源,更能獲得地方政府充分配合;就政治角度而言符合中國安全利益,也有助形成中國經濟戰略延伸地帶。
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羅致政說,中國軍事與經濟力量的崛起,已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認知;國際關注的不是中國快速崛起的能力,更在於中共戰略的意圖。中共整體戰略很清楚在逐步擴張,真正處於戰略十字路口的並非中國,而是美國、日本台灣在內的亞太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