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歷代人物系列——文人篇

【風雲人物】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文/宇生;圖/夢子
font print 人氣: 143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7月14日訊】

時代背景

西元1101年,宋徽宗即位,透過外交手腕及經濟輸誠,抵擋住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一個多世紀的承平換得經濟的穩定發展,城市商業帶動文化娛樂的需求,在瓦舍勾欄中,於酒酣耳熱之際,欣賞說書、雜耍等表演成為當時風行的休閒活動。不僅庶民文化蓬勃發展,文人藝術也獲得皇家支持,在宋徽宗支持下,隸屬國家的翰林圖畫院不斷擴大規模。《清明上河圖》描繪北宋都城汴京清明節這天都市與城郊百姓的種種活動,展現了當時工商業與交通的繁華面貌,成為宋代風俗畫的特異瑰寶,深具歷史文獻的價值。

盛世風情 ──清明上河圖

當時,圖畫院畫史張擇端向徽宗獻上畫作。全畫以水墨加上淡色,作於絹上,高24.8公分,長五公尺又28.7公分,畫中分成三大主題,共八百一十四人、十三輛車、廿九艘大小貨船、八頂轎、八十三頭牲畜、上百座的店舖,一百五十萬人口的城市,凝縮在五尺長卷中,展現盛世風光。

畫家張擇端通過對汴京城內建築、商貿、交通、運輸幾個方面的描繪,再現了北宋都城的繁華和發達。其中人物、景象、細節都安排得宜,疏密、繁簡、動靜、聚散等畫面處理得恰到好處,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藝術修養和表現能力。觀此圖給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感受,栩栩如生之狀,令人歎為觀止!

畫中有疏林薄霧掩映著村舍,腳夫領著馱炭的毛驢往城中方向去,呈現一派京郊春野風光。沿著官道到了入城處,人物逐漸增多,圖畫中段,繁囂的汴河碼頭、過橋的戲劇性場面,唯妙唯肖的人物情狀,成為全畫最具張力的一部分。接著,畫面進入熱鬧市區,高大的城樓旁,茶坊、酒肆、公廨櫛比鱗次。隨著畫卷緩緩舒展,飽覽京城風華,在這裡,庶民文化與貴族式的院體畫風交融為一,印證北宋文明的高度發展。

作者生平

相較於畫作的傳奇,人們對作畫人張擇端的生平所知有限。宋代的史籍之中,竟沒有一個字的記載,如今唯一能找到與他相關的文獻,只有金朝官員張著於《清明上河圖》卷軸圖後不到百字的敘述。透過這段文字,我們知道張擇端是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曾遊學京師,尤其擅長界畫(以界尺為工具,描繪建築的畫),對舟車、市橋、郭徑的描繪,更是拿手。

隨著北宋的覆亡,開啟了《清明上河圖》的流離命運,此後數百年間,《清明上河圖》輾轉於王公、官宦、文人之手。如今《清明上河圖》的真跡藏於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也藏有傳世仿作中最好的清院本。

汴河已經枯竭,往昔的東京繁華早已被黃河沖積的土壤掩蓋,感謝張擇端,讓我們得以隨著畫中的小船,漫溯歷史長河,遙想開封的京華夢。@*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中國人都知道,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然而寫文章行雲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憫人的胸懷,他不畏強權,勇於為民喉舌。
  • 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琅邪陽都人、身長有八尺、氣宇軒昂、人稱「臥龍」,隱居於龍中,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青書生。在三國演義裡,他不但能呼風喚雨,又深諳奇門遁甲,劉備三顧茅廬,好不容易的請出這位「臥龍」之稱的奇士高人,也是一連串高潮迭起故事的開端。
  • 丁寶楨清朝名臣,在山東、四川任官二十年內,曾三次被革職留任,但他仍不畏強權,不趨炎附勢,敢做敢當,堅持正義,為民造福。
  • 沈括,字存中,生於宋仁宗天聖九年,浙江錢塘人,父親經科考中進士,當了地方官,沈括自幼隨父親遊歷四川、福建、河南、江蘇等地, 耳濡目染之下,對各地政經頗為瞭解;二十一歲時,父親去世,他守喪二年後,以父蔭當上沭陽縣主簿,因治理沭水水患有功,不久便升為江蘇省宣州寧國縣縣官,後又調任河南宛丘縣,沈括利用餘暇潛心於醫學及音律的研究,在宋仁宗嘉祐六年完全了「樂論」一書。
  • 「不成功,便成仁!」是一種壯烈的胸懷!勇敢的樂運毅然「抬棺進諫」,雖然差一點喪命,但終究把皇帝點醒了。
  • 屈原,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代楚人。他出生貴族,文筆、膽識兼具,對國家更是一片赤忱。可惜不被楚王重用,再加上權臣靳尚等人排擠、毀謗,因此仕途多舛,二次被放逐。
  • 元世祖統一後遇到的另一個大問題是曆法的混亂。無論是蒙古時使用的金朝曆法,還是南方用的曆法,誤差大,因而不能正確指示節氣,且兩套曆法同時使用造成混亂,對生產造成很大的困擾。於是忽必烈下令成立了一個編訂曆法的機構,名叫太史局(後來叫太史院)。負責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學王恂。郭守敬因為精通天文、曆法,也被朝廷從水利部門調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辦改曆工作。
  • 我國是天文學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由於農業生產和制定曆法的需要,我們的祖先很早開始觀測天象。現在世人通稱的哈雷彗星,早在西元前613年就被載入魯國史書《春秋》中,這是世界上關於哈雷彗星的最早的記錄。
  • 王禎,字伯善,元朝山東人,曾任旌德縣與永豐縣尹。他不僅將研究學問的精神落實到生活上,還透過親身的實踐,對於農業生產與活字印刷作了許多創新和改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