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兩岸組昨天舉行北區座談會,兩岸三通議題意外出現「土洋激辯」情形;外商一致認為,台灣政府應早日實現三通,才不致在亞洲市場競爭敗下陣來;投資中國受害台商及台聯立委則說,政府不應犧牲台灣主體性,應多思考創新策略。
外商一面倒 促早日三通
美僑商會代表江丕文指出,台灣政府應秉持經濟自由化的原則,運用台灣科技及地理優勢,儘速開放兩岸直航及三通。他並說,近年日本與九七之後的香港經濟復甦,主因是積極與中國經貿互動的結果。
歐洲商務協會執行長Guy Wittich指出,台灣面對的競爭挑戰愈來愈大,應該將兩岸的經貿往來儘速正常化,歐商與美商曾建議政府開放的多項措施,希望台灣政府儘快做到。
美商聯合航空公司總經理吳王小珍認為,外商看的是台灣未來五到十年的投資條件,相對於亞洲其他國家的快速成長,台灣必須思考如何爭取外資的有限資源,利用三通平台與中國經濟整合,才不會被外資淘汰。
面對外商代表一致性的看法,台聯立委廖本煙指出,外商代表都希望大幅開放,他們是做生意,有利益考量,我方則應該注意國家安全問題,試問如果外商的國家也有像中國對台八百枚飛彈的情形下,是不是還會做這樣的決定?
台商受害者籲思考主體性
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兩位代表林志昇、高為邦則呼籲政府,開放三通前應先多想想台灣主體性,應思考如何改善台灣投資環境,並解決棘手的基本工資、勞工政策等癥結議題。
林志昇說,有人主張開放三通可救台灣經濟,但香港與日本都與中國直接三通,經濟隨之起飛了嗎?反倒是嘉惠中國的經濟。他認為,不要神話中國的市場,多研究燦坤、百事可樂等企業在中國鎩羽而歸的經驗,提供台商參考。
台灣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林維熊也認為,台商近年來一窩蜂地短線投資中國,並未提出創新優勢的競爭策略,也未改變企業體質,這種經驗最後多流於失敗,台商與政府應該記取教訓,轉變策略思維。
開放中金融業來台 有共識
〔記者盧麗玉/台北報導〕究竟是否要開放金融業赴大陸設立分行一事,昨日經續會財經分組第五次分組會議中,關於金融業之兩岸問題意見非常紛歧,會中唯一比較有共識的是,在對等原則下,原則同意開放大陸金融業來台設立辦事處。
截至九十五年5月底止,我國赴中國投資件數達三萬四千八百七十八件,投資金額達五○一億美元,即中國需依據加入WTO的承諾,於九十五年底全面開放。前財政部次長、匯宏顧問公司董事長楊子江表示,由於銀行業屬大眾資金,開放有所顧慮,不過顯然開放也有一些好處,到底利與弊何者較多,民間應該會自己去評估,政府至少開一個小門讓業者有機會參與。
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理事長、元智大學遠東管理講座教授許士軍認為,銀行開放西進顯然有利,不過要考慮國家安全,他認為金融業西進屬「安全問題」,非經濟問題。
立委劉憶如認為,很多在中國投資的台商,並不喜歡跟大陸本國銀行打交道,他們希望能跟台灣熟悉的銀行打交道;立委王塗發提出質疑,目前台商的資金需求是由台灣貸款過去,開不開放是否有意義?
針對大陸地區銀行、保險公司及證券商來台設辦事處,是昨日會中達成的唯一共識,即在對等原則下,原則同意對岸金融機構來台設立營運據點;目前已有四家中國大陸金融機構排隊等著來台,包括招商銀行、工銀亞洲、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福建興業等。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