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日訊】在戰國時期,晉國盜賊橫行,全國上下無不為之苦惱。這時有叫卻雍的,他說自己能識別盜賊的相貌,而且只需要觀察盜賊的眉目之間的神色,就可以對盜賊的情況瞭如指掌。晉國的國君聽說以後,馬上就把他叫來,讓他去識別盜賊。結果他對盜賊的識別果真個個准確,協助抓捕了成百上千的盜賊。
見到盜賊紛紛落網,晉國的國君非常高興,對大夫趙文子說:「我有卻雍一人,就可以將所有盜賊消滅,何必要其他那麼多人呢?」文子回答說:我們只是依賴對人的各種細微末節的觀察來辨別盜賊,但盜賊是無窮盡的,恐怕只依賴這種方法是抓不完的。而且我看卻雍本人也很危險,很可能不得好死。
果然,這時各地的盜賊都意識到了卻雍已是他們的最大威脅,使他們走投無路,於是聯合起來密謀除掉卻雍。他們終於找到機會綁架了卻雍,並將他殺害。
晉國的國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驚駭,立即召見趙文子研究對策。他對文子說:果然如你所說,卻雍被盜賊們殺死了。現在我們又該怎樣來對付這些盜賊呢?文子說:如果君主想要從根本上消除盜賊,最好的方法是選撥賢人來管理國家。使教育得到昌明,讓思想教化轉化為人們的善良品行,民眾都有了羞恥良心,誰還會去做強盜呢?晉國國君也認為這是最好的辦法。於是選撥隨會來主持政事,倡導教育,民眾的教化水平不斷提高。盜賊們見晉國已沒有他們生存的土壤,於是紛紛逃到別國去了。
解決問題,首先要瞭解問題的根源。做為國家的管理者是不是應該想想「盜」為何為「盜」?是他們窮困潦倒還是生性邪惡?不解決產生問題的根源,治理盜賊就像用大火燒野草一樣,永遠也無法清理徹底。
秦始皇嚴法治國,帶來的卻是秦朝的迅速滅亡;明太祖朱元璋對貪官剝皮實草,但貪官從未消失過,反而愈演愈烈。人心的問題不是可以通過法律或者是技巧可以改變的。
中華最偉大的帝王,唐帝國的太宗皇帝也曾與群臣論止盜。有大臣請立重法以禁之。太宗微笑著說:「人民之所以為盜,由賦稅繁雜,差役過重,加上官吏貪求,饑寒切身,以致不暇顧及廉恥。我們當去奢省費,輕傜薄賦;選用清廉的官吏,使民衣食有餘,自然就不會為盜,這樣就不用重法了。」於是唐太宗令有司修訂律法,減死刑罪至九十條,凡死刑須三覆奏,後改五覆奏。行刑之日,尚食監不得進酒;太常部不舉樂。
太宗曾對群臣說:「朕為兆民之主,都想使他們富貴。今教以禮義,使少敬長,夫婦互敬,那麼人民就都尊貴了。輕徭薄斂,使他們各治生業,那麼人民就都富裕了。能家給戶足,朕雖不聽管弦之樂,但樂已在其中了啊!」
太宗曾調閱系囚名冊,親臨監獄巡視,見應死者唏噓涕零,悲不自勝。遂令縱使歸家,並敕天下死囚放還的共三百九十人,期以明年秋來就死。到期,所縱死囚未回的僅一人。經所在地方官調查,這個人因回程遇暴雨,涉水過河時為突來山洪淹滅。太宗歎道:「他們真是善良的好子民啊!」即令將所有死囚,都無罪開釋。死者以殉公撫恤他的家人,並派使臣前往悼祭。
唐太宗在位期間兼聽納諫,傾耳虛心、聞過則改、戒奢從儉,以自身的德行修養感化天下民眾,所以他在位的二十三年間,他的以民為本的治績,是東至於海,南極五嶺,都外不閉戶,路不拾遺,行旅不攜糧,取給道路供應,雖野宿也無所顧忌,安全無虞。
唐太宗所開創的開元盛世,人民安樂,四海昇平,外族重譯款塞,這說明太平盛世非是「治」來的,而是出自以德行教化的王道。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