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大陸新聞

院士制度非正常崇拜與學術貶值並存

【大紀元6月19日訊】無論社會學者,還是院士自身,都已意識到社會上存在著一種對院士的非正常崇拜。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在非正常崇拜的背後是學術資格的貶值。更有學者嚴正指出,中國的院士制度已成為科技創新的最大障礙,是未來20年戰略機遇期影響中國科技發展的最主要障礙之一。   

另一種非正常崇拜

近年來,作為中國科技領域的最高學術榮譽,「院士」被學界、媒體和公眾賦予了太多個人專長之外的光環,儼然一位事事權威的全才。院士成了社會各界爭相追捧的目標,院士們窮於應付各種考察、頒獎、座談,各地方政府和單位為院士提供種種優厚待遇,甚至評選院士成了一些省市和院校的政績工程。這些做法,表面上看,體現了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但也反映出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據民主與法制時報報導:據瞭解,全國性的「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培育資金」評審規定,項目申請需要兩名院士或5名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推薦。院士於是成為類似的科技項目立項、科研成果評獎上的「香餑餑」。     

  

講座、報告和項目評審還只是臨時性的,有些部門為提高檔次甚至不惜重金引進院士。不少高等院校對院士待遇有一套潛規則,比如某科技大學引進院士時許諾,配偶隨調,支付100萬元人才使用費、100萬元科技啟動費用,安排2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等。某理工大學制定的有關辦法規定,引進院士每年只要在校工作兩個月,將提供科研配套經費500萬元人民幣,安家費50萬元(一次性投入)或18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以及每年18.8萬元的院士津貼。

  

一些地區的政府部門也在無形中加入院士崇拜的隊伍。西部某省給12位在該省工作的院士配發了國產別克專用小汽車。河南省在2004年已制定政策,規定省屬單位院士待遇不低於20萬元,院士享受相當於副省級的醫療待遇。

  

然而與物質利益上的崇拜相比,院士崇拜表現出的不平等話語權,影響更為深遠。當一個院士對諸如非典病毒下了並不正確的斷言之後,除了有其他院士出來指正,否則普通教授沒有同等的話語權。

遭遇學術資格貶值

  

與不斷增長的院士身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院士學術資格的貶值。2003年,中國工程院公佈過一則消息:從2002年10月至2003年6月間,該院共受理對院士的投訴信21件,涉及院士18人,調查結果發現,其中兩例部份屬實,兩人均涉及研究成果歸屬問題,還有一位導師發表的論文有剽竊行為。

  

據知情人向《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透露,2003年院士增選時,對院士的投訴數量也達到歷年高峰。這讓人們聯想到更早的「核酸風波」「863項目申報黑幕」「中科年會警車開道護送170名院士從機場直達賓館」等學術不端事件。

  

對外,院士的負面新聞考驗著社會公眾對院士現象的包容度;對內,院士之間的爭奪也檢驗著院士對分配方式的承受力。某教授說:「院士當選後可以進入爭奪科研項目經費的圈子,如863、973等重大科研項目經費的分配,最後可能演變成院士之間的爭奪。而正是因為院士有資格進入這個分配的圈子,所以各個單位也搶著爭奪進入院士行列的機會。」

  

所謂屋漏偏逢連陰雨,一面是院士的社會負面新聞增加,一面是學術國際影響力裹足不前。最能反映國家科技水平的是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據瞭解,近十幾年來,絕大多數年份這兩個獎要麼空缺,要麼僅有一種。

  

某教授嚴正指出:「中國的院士制度已成為科技創新的最大障礙,是未來20年戰略機遇期影響中國科技發展的最主要障礙之一。院士制度不改革,未來中國的發展將受到嚴重的阻滯。中國院士制度不廢除,中國的學術大師、工程大師極不可能產生。」

增勢如春筍老驥也伏櫪   

某研究員認為:「院士崇拜更導致院士成為一種稀缺資源被爭奪,院士數量大大超過了同期我國科技發展水平的增長。這必然導致我國院士的平均資格要求大大低於美、英、日等國的院士水平,他們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常常不在同一層次。降低院士標準的惡果之一,是毒化學術氣氛,滋長學術腐敗。更嚴重的是使我國科技界長期游離於國際科學技術發展的主流之外。」

  

與院士增速過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院士的老齡化問題。這一問題早在1990年就納入學者的視線。1990年學部委員的老齡化問題比1980年增選時更為嚴重,322名學部委員的平均年齡已超過75歲。

    

在解決院士老齡化問題的途徑中,院士增選尤為重要。然而增選卻成為近年來院士制度屢遭詬病的一個導火索,甚至有極端的觀點認為,院士不應當再增選,院士數量應由自然原因減少直至消失。

「院士」已不僅僅是一種榮譽     

院士候選人的背景是更為微妙的問題。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某次參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初審人員中,司局級幹部以及大型企業主管近50名。顧海兵教授調查發現,近年來校長、院長、所長等教育和學術機構的領導,乃至政府部門的官員、公司總經理,都成為競爭院士頭銜的熱門人物。近年來院士崇拜的直接結果就是將院士這種榮譽稱號與權力和利益緊緊聯繫到一起。

院士光環背後的交易   

法諺云:「權力滋生腐敗。」經濟賄賂是院士最常遇到的情況。一位工程院院士透露,有人曾請他評點一份材料,材料送來後人就匆匆走了,這位院士發現,材料裡竟然夾著幾千元錢。還有的人說匯報情況,臨走時將錢塞在沙發墊下面。間接的送禮方式則是請院士去考察,然後以鑑定費的形式送錢。通過利益拉攏院士,再利用院士爭取利益,院士這個最高學術稱號卻成為某些幕後交易的連接點。

    

經濟賄賂還不是唯一讓院士感到尷尬的問題,最讓那些誠心做事的院士氣憤的是,他們的學術價值不被重視。中國工程院謝友柏院士說:「有一次院士團應邀去某省做振興老工業的諮詢,到了當地就有人請我們吃飯,招待非常隆重。但到開座談會聽取我們意見時,省裡主要領導卻都走了,只留下一個副省長的秘書做記錄後匯報。」

  

  

有所採納和有所保留的非正常的院士崇拜就這樣矛盾地顯示著其雙重性,一方面表現為高薪邀請院士去當地客串講座、諮詢和引入,但另一方面,邀請人卻對院士提出的學術建議極不尊重。事實上,無論是支持院士制度,還是主張廢除院士制度,有識之士都已認識到院士制度亟待改革。@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