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8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八日電)一項最新調查顯示,中國大陸超過八成消費者外出用餐經常點菜超量,其中近三成從不考慮餐後打包;而二零零六年中國餐飲消費預計將突破人民幣一兆元,據此推算,可反映出中國人對於餐飲消費的浪費行徑。
新華網報導,五一長假期間,上海舉辦婚禮的新人接近三萬對,許多飯店幾乎每天都舉行兩場以上婚禮,每場平均十桌以上;此外,家庭聚會、朋友小酌、同事相聚使得餐飲消費成為休假期間重點。
按照中國人的面子觀,吃飯就是要「吃剩有餘」,好像只有多點些、浪費些才顯得隆重、禮貌、大方。
今年「五一」期間,上海市中心一家飯店出現一幅景象:有一桌客人離席後,整條多寶魚才動了幾筷子露出幾根魚刺;菌菇燉老鴨湯幾乎沒動過,整隻老鴨靜靜躺在油油的湯水裡;一籠水晶蝦餃只吃了一個;葡萄酒還剩下大半瓶……。
收拾餐桌的飯店服務員覺得過於浪費,但他說:「反正我們也習慣了,都是這樣,一天也看不到一兩個吃得乾乾凈凈的,打包的也很少。」
上海一家酒店經理劉達峰表示,「我們飯店每天要處理的餐廚垃圾可裝滿兩大泔腳桶,少說也有三十公斤;這其中有百分之三十的食物是被白白浪費掉的。」
根據調查,中國百分之八十一的消費者在外出就餐時有食物剩餘問題,但百分之二十八表示,外出就餐不考慮餐後打包問題;百分之五十三說,如果剩菜非常多才會考慮餐後打包。
調查發現,中國三十歲至四十歲男性消費者最容易超量點菜,並且餐後大多不打包。
據統計,二零零五年中國餐飲業零售額達七千四百八十六億元,而今年中國餐飲消費預計將突破一兆元。
報導說,今年新年期間,上海共有一百萬人在外吃掉十萬桌年夜飯;濟南有六十多萬人外出吃年夜飯,當日餐飲銷售額近七千萬元,其中「吃剩不打包」現象極為普遍。
上海市容環衛局廢棄物管理處的數據指出,上海餐飲業每天濾去液體後的餿水垃圾一千一百多噸,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超過兩千噸;在這些垃圾中,保守估計被浪費掉的食物佔總量的一半。
中國社會學者批評,浪費、濫飲、喧嘩是中國人千年傳承下來的餐桌陋習,這種不文明行為已嚴重影響中國人的國際形象,一些西方餐廳在牆上用中文寫上「請勿浪費、請勿喧嘩」,意思很明顯,但許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是奇恥大辱,反而覺得不多點幾個菜「擺擺排場」,倒成了沒面子;至於打包,在這種畸形的面子觀下,更不可能實現。
上海市環保局從去年起倡導「綠色飯店」,上海市靜安區環境保護局副局長邱放表示,「綠色飯店」就是運用環保、健康、安全的理念,「倡導綠色消費,抵制食物浪費」,包括適度點餐和餐後打包。
邱放說,至去年底,上海已有「綠色飯店」四十三家,這些飯店工作人員都被要求引導、建議顧客適量點餐,並使用環保飯盒主動為客人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