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七日電)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有關部門可能改變加工貿易稅收政策,將深加工結轉視同內銷徵稅、取消中國貨復進口料件的加工貿易保稅政策等。對此,多家香港企業指出,此舉一旦成真,加工貿易企業將無法在中國生存。
報導引述來自北京的消息指出,中國政府有意調整加工貿易政策,相關部門已經提出建議:「取消國貨復進口料件的加工貿易保稅政策,擴大出口加工區內外政策落差,取消區外的相關優惠政策,深加工結轉視同內銷徵稅,提高區外加工貿易准入門檻等」。
報導說,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佘繼標聽到這個消息後,「猛地從沙發中站了起來說:如果這樣,內地的香港中小企業唯一的出路就是關門。」
佘繼標指出,在中國投資的出口型加工貿易能享受許多稅收優惠,企業才能逐步壯大。但目前各種生產成本漸漸增加,利潤空間一降再降,如果再把這些優惠政策取消,傳統的加工貿易企業「將遭滅頂之災」。
廣東一個海關官員透露,企業開展深加工結轉是否應該在每個環節徵稅進口這個問題,在中國一直爭議不休。一種意見認為,如果在深加工結轉過程中不提前徵稅,就難以杜絕漏稅。另一種意見則是,為了鼓勵出口、發展經濟,不應只盯住少量偷漏稅收,而應著眼整體產業的發展以及蛋糕的做大。
據指出,企業開展深加工結轉在每個環節徵稅進口,對企業影響很大。例如甲企業生產手提電腦,乙企業生產電腦外殼,按照以前的優惠政策,乙生產的外殼無須運到香港,可直接送到甲廠,每隔一段時間到海關辦理手續就可以,甲也無須繳稅,只付貨款就行。
但是,按照新建議,乙生產的外殼必須出錢和人工運到香港後,才能再次入口交給甲廠,甲則不但要付貨款,還要繳百分之二十的稅,到電腦出口時再退稅。
一名官員指出:「百分之二十的流動資金擱在那裡,任何企業都受不了。上游產業資金周轉不來,下游產業也就無法生存。」
至於「取消國貨復進口料件加工貿易保稅政策」,廣東省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港方成員強調,國貨復進口在廣東省加工貿易中佔相當的比重,一直都是加工貿易保稅業務中企業普遍採用的運作方式,特別是電子、IT產業,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這些優惠政策一旦被取消,從事加工貿易的企業將普遍受到衝擊,長期以來形成的產業配套鏈也可能因此被打斷。
一名企業負責人表示,在廣東從事玩具製造已有七年,生產需採購的鐵片、油漆、小電機等零件生產廠,都聚集在他的企業附近,採購起來十分方便,也降低了採購成本,但是,「若將國貨復進口取消,之前的不少合作廠商可能要因此中斷服務,整條產業鏈將玩完!」
報導指出,多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廣東官員和港商斷言,如果上述建議得以實施,「將對廣東加工貿易帶來巨大衝擊」,「產業配套鏈將被中斷。」
幾乎所有的香港企業主都表示,此舉一旦實施,「加工貿易企業將無法在內地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