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4日訊】糖尿病腎病變之早期診斷與治療 / 曾進忠 醫師
近年來,台灣糖尿病腎病變病患人數逐年增加,是末期腎病原因中成長最快的疾病,有逐漸趕上慢性腎絲球腎炎而成為末期腎病最主要病因之趨勢。末期腎病患者需接受長期透析治療,世界各國政府每年都花龐大經費於照顧這些病人。如果能積極降低糖尿病腎病變的罹患率,不但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也可為國家節省許多醫療資源。
糖尿病腎病變的自然病程在10至20年間可分5期,分別是第1期高過濾期、第2期寂靜期、第3期初發期 (微白蛋白尿期)、第4期顯著期 (顯著蛋白尿期) 及第5期腎衰竭期。
糖尿病腎病變主要的變化在腎臟的腎絲球部份,第1至第3期之腎絲球病變是早期變化,為可恢復的時期。
在第3期初發期時,血中少量白蛋白會流失於尿液中,此時可藉由偵測病患之尿液白蛋白含量 (尿液白蛋白排泄率為 30-300 毫克 / 天或20-200 微克 / 分) 來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變。
在此時期,若無積極處理,隨著糖尿病病程之進行,會進入第4期顯著期糖尿病腎病變。一旦進入第4期,會出現明顯蛋白尿,血壓慢慢上揚,腎功能則逐漸惡化,最後幾乎都會變成尿毒症,難逃血液透析命運。
因此,第3期與第4期糖尿病腎病變的交接點又稱為不歸點,唯有在糖尿病腎病變進入第4期前積極治療才能有效預防糖尿病患進入末期腎病尿毒症,一旦病人進入第4期糖尿病腎病變,只能延緩糖尿病患進入末期腎病的時程。
然而大多數糖尿病患在罹患糖尿病腎病變初期,並未出現明顯的症狀,而延誤診斷。近來醫界發起一項名為「DEMAND」的全球性大規模尿液篩檢計畫,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34個國家共3萬2千名第二型糖尿病患接受尿液篩檢。
醫界推動這項全球性尿液篩檢活動,可取得第二型糖尿病患微蛋白尿期盛行率的數據,做為早期預防及治療糖尿病腎病變的依據,也據此呼籲糖尿病患在病程早期,即予檢出,再透過積極治療,以達到疾病控制之目的。
令人意外的是,在這次全球大規模尿液篩檢活動中,發現台灣地區糖尿病患微蛋白尿盛行率高達62%,高於全球40%盛行率。針對此結果,呼籲台灣醫界應積極衛教糖尿病患接受尿液篩檢,糖尿病患應每半年至一年接受一次微蛋白尿的尿液篩檢,以達到有效預防糖尿病患進入末期腎病。
以往,醫界常用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來控制糖尿病患之血壓及降低蛋白尿並延緩尿病患進入末期腎病的時程。但國人對於該類藥物容易有乾咳的現象,特別是女性病患,比例高達三十%以上。
目前已有新一代的降壓藥─血管張力素接受器阻斷器(ARB)問世,其藥理作用和ACEI類似,同樣具有降血壓、保護腎臟、降低蛋白尿的療效,但較少有乾咳副作用,可提供病患另一項選擇。
更有大型之研究顯示ARB 可有效預防初發期糖尿病腎病變進入第4期顯著蛋白尿期,進而降低末期腎病之發生,為糖尿病患帶來福音。
資料來源:台灣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