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巢隨筆(161-2): 探訪與撞擊
一次訪台的契機
1999年9月13日,瞬間感覺世紀末臨近,即興在太陽房裏寫了一首詩《千年禧》。正好偶然翻看美國的中文報紙《世界日報》,見副刊上「詩迎千禧年」徵詩有獎活動,就隨即寄了去一試,也無所謂獲獎不獲獎。心想一個詩人是否真是詩人,他一生的創作成就也不是由哪次獎來作出評估的;更不是由哪幾位評審委員來作出判定的。任何一種獎祗具有相對的參照意義,它祗是對一個詩人的創作、哪怕是一首詩的評價標準之一。一般的獎如此,諾貝爾文學獎也如此。因為人類精神世界氣象萬千、豐富多元,各有各的取向、各有各的好惡、各有各的趣味。詩學見解和美學標準千差萬別。詩歌祗有不同層次上的區別,所以可以見出大詩人或小詩人、或者詩人和寫詩的人;但同一層次上卻祗有個性風格彼此迥然相異而絕無高下之分。詩學中真正的大家在一個時代極為罕見,屬極少數;因為這樣的人必須兼具各種因素和各種才能的綜合。而大家往往反而很難得到世俗社會的認同,也許得獎的機遇可能相比之下更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得獎的未必是最好的詩,未得獎的未必次於得獎的詩,也很可能更好。如就諾貝爾文學獎而言,托爾斯泰就未得獎,儘管他的文學成就遠遠超過許多獲獎者。這次「詩迎千禧年」詩歌獎也一樣。我想也許有些「功成名就」者可能不一定甚至不屑於參加,因為參加了也不一定獲獎,萬一不獲獎,對囿於虛榮的人來講還有個面子問題。我是抱了一顆平常心去參與徵詩活動的,萬一得獎,絕無「範進中舉」的那一份歡喜。不過心裏確倒有個潛在的意願,借此機會名正言順地去臺灣一遊。結果,一天果然接到一個來自臺北的電話,通知我說,我的詩獲獎了。打電話的人叫綠蒂,本名王吉隆,臺灣中華民國新詩學會和中國文藝協會的理事長,他也是這次徵詩活動的主要策劃者。不久,他寄來了正式邀請函,邀請我去臺北參加頒獎典禮。典禮在臺北圓山飯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除頒獎活動外,還舉行詩歌朗誦,並配合獲獎詩歌書法展覽,詩人自己寫或請書法家代寫也行。書法和朗誦,兩者都使我感到興趣。十多年以前我就曾暢想搞一次個人的「詩書狂展」,以中國傳統的行草或狂草書法藝術將自己的詩歌展現於龍蛇狂舞的線條藝術中。這一次雖不是個人展,集體展也可以一試鋒芒。
1993年第一次訪美時,我就曾被邀請訪問臺灣,但那次是政治角度的邀請,後來因我提前返回大陸未成行。這一次卻是文化性的邀請,而且是從詩的角度,我決定去「那遙遠的地方」瀟灑走一回。我早就夢想去臺灣走一走,看一看。我的父親、母親、二叔、姑姑都曾去過臺灣。在童年時代我就曾聽到過從臺灣返回中國大陸的小姑媽向我描述過那個炎熱而美麗的島國,我一直想去看看那裏的三樣東西 —— 天、地、 人以及滲透這三者的特異的島國文化,實地接觸一下那裏的詩人和作家,這是我想借此機會去臺灣的主要目的。我無意純粹從政治層面去接觸臺灣社會,使我注目的是文化,當然也包括政治文化在內的文化。
這次頒獎典禮的主辦單位是臺灣文化建設委員會,策劃單位為中華民國新詩學會,幾個頒獎專案同時舉行,會場氣氛非常熱烈,能容納數百人的大會場坐滿了人。臺灣許多著名詩人和作家都應邀來參加了,其中也有的人獲獎。獲獎的除了個人也有集體,包括臺灣著名的詩刊《創世紀》、《聯合報》副刊和臺灣的《聯合文學》雜誌等。除了獎金,我獲得一個水晶玻璃獎座,那上面燙著金字,有我的名字和獲獎詩歌名稱。會場外面的房間,四壁掛滿了獲獎和未獲獎的詩歌書法作品。我看見我自己用毛筆書寫的行草書法橫幅《千年禧》很醒目地掛在堆滿「詩迎千禧年」詩集的簽到桌背後,旁邊還有一幅條幅,是用楷書工整書寫的我的詩的最後幾句:「火中讀紅塵,是禪化最好的方法,火海中讀出唯一的,不死」。是舉辦單位請臺灣書法家專門書寫的。我看了看其他的書法,除請人代寫的以外,有些詩人自己用鋼筆或毛筆書寫的書法作品,詩歌和書法兩者都非常具有一己個性特色和藝術風格。玩味間,使人感覺滿室詩書氣氛瀰漫。
頒獎儀式完了後,舉行了詩歌朗誦,分個人和集體進行。個人上臺朗誦的有臺灣女詩人席慕蓉和詩人向明等人,我也應邀上臺做了朗誦。經與主持人協商,我朗誦的不是獲獎的詩歌,而是特別選擇了一首有關天安門運動的詩《不,你沒有死去》,意在面對兩個世紀之交,我們展望新世紀第一輪日出時,決不能忘記歷史滴血的黑暗。我在朗誦前特別指出,除了寫於文化大革命高峰時期的《火炬之歌》外,這是我經常朗誦的詩歌之一。我曾從北京朗誦到紐約、從紐約朗誦到斯德哥爾摩,從斯德哥爾摩朗誦到臺北,今天我首次面對的是臺灣人民心靈的黃金廣場,我相信同種同文的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的心是息息相通的。我朗誦完了回到座位上,坐在近旁的臺灣著名詩人張默、辛鬱、向明、艾農等一一緊緊抓住我的手,表達道義和良知的共鳴。散場時,一位中年婦女從人叢中急急朝我擠過來,她拉著我的手說,我來自北京,聽你的朗誦,我的眼淚都流出來了。人同此心,心同此情。
唐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
台灣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333巷9號B1
電話:(02)23633072
傳真:(02)23639735
//www.tsbooks.com.tw
ISBN 957-8221-59-2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