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經濟統計數字中尋找真相
【大紀元5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金沙綜合編譯) 長久以來﹐許多專家都報怨中國的經濟統計數字太不準確。對於想要了解中國的經濟運作的人士﹐在中國的統計數字中尋找真相簡直是一場可怕的夢魘。
據洛杉磯時報報導﹐去年年底中國宣稱它取代了意大利﹐是世界上第六個經濟大國。不是由於布料﹑玩具和手機的大量出口﹐而是政府調整了統計數字﹐把2004年的全國總產量毛額(GDP)提升了 2780億美元﹐比前年的 GDP 多出16%﹐幾乎是2 兆美元。
5月初,著名國際會計公司安永公司(Ernst & Young)的全球報告中有關中國部份的章節說,中國估計有9110億美元總值的呆帳貸款,其中包括4個國家銀行的3580億美元,幾乎三倍於官方的統計。在中共政府的壓力下,九天以後, 安永回收報告。
不僅是經濟成長﹑通貨膨脹和投資的標題數字充滿疑問﹐一些專家們說﹐中國的銀行可能有6000億貸款﹐也就是35%是未償的債務。官方的數字是2000億﹐因為統計局對於無用貸款的分類並不嚴密﹐同時也因為沒有包括許多較小地區的貸款人及信用合作社。
造成中國的統計數字混亂有許多原因。長久以來﹐北京就經常多報或者少報數字﹐比方消費者的花費﹑零售以及資金外流﹐以便在需要時配合國家公佈的總生產額。雖然會計的賬目不清﹐但是地方的官員必須達到北京每年設立的成長額也是原因之一。
此外﹐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超過了政府收集資料的資源﹐地方和省部的官員提供虛假的經濟資料來隱藏腐敗或粗劣的管理。有些資料的出版可能要冒政治風險﹐比方某些大銀行的償付能力。
第三個原因是要從中共政府的機構或公司提取資料非常困難。中共政府依舊緊緊的抓住政治方面敏感的資訊﹐例如共產黨內部的運作或者對於精神運動法輪功的鎮壓。
而中共往往在許多領導企業裡面握有超過半數的股票﹐要中共洩漏僱員薪水和報償之類的資料幾乎是不可能的。
根據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的報導﹐今年北京舉行經濟人口調查﹐詢問全國企業業主有關售賣﹑營利和生產的事情。這個調查對政府非常重要﹐甚至許諾民眾一切資料保密﹐不會利用資料來追蹤逃稅人士。北京希望借這個調查理解中國價值1.4兆美元的經濟﹐改進統計數字。
商業週刊評論說﹐使中國的經濟數據更加可靠固然好﹐但是當中國的經濟成長泡沫化﹐經濟擴張大幅度減緩時﹐才是真正的考驗。如果北京在經濟上誠實和透明﹐即使數據使它難堪也不欺騙﹐那麼中國就證明它已經成熟了。如果中共繼續隱瞞事實﹐那麼一切圍繞經濟人口調查的口號都會像以前的宣傳一樣空洞。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