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識受虐兒 醫師有責任通報
【大紀元5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三十一日電)當急診室出現半夜昏迷的嬰幼兒,家長聲稱孩子自己跌倒或搖晃造成時,急診科醫師該如何辨別是兒童受虐呢?台灣小兒科醫學會有鑑於相關事件頻傳,透過工作手冊教導醫師明察秋毫,見義勇為。
內政部近五年的統計顯示,五歲以下兒童受虐案件 有增加趨勢,零到二歲增加四成五,三到五歲增加二成 三,由於這些孩童年紀少,往往出了家門送到醫療院所 才被人發現受虐。
台灣小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林奏延表示,通報受虐兒 不僅是醫事人員的社會責任,更是法律責任,兒童少年 福利法即明文規定醫事人員和社工、老師、保育、警察 、司法及其他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的人員,都有通報的 責任。
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加護病房主任夏紹軒指出,當有 突發意識障礙的嬰幼兒半夜送到急診室,電腦斷層掃描 檢查有腦傷時,醫師就應該懷疑是兒童受虐,尤其當家 屬描述原因明顯與醫學常理不一致,醫師更提高警覺。
夏紹軒以一位十個月的女嬰病例做說明,家屬聲稱 女嬰早上從床邊跌下撞到頭,之後有嗜睡及喝奶變少的 情形,可是依醫學常理來看,十個月大的女嬰不太可能 自己跌到頭,就算真是如此,家屬拖到半夜就醫是很不 尋常的處理方式,最後證明這是兒童受虐事件。
還有另一起案例是三歲大的男童體格瘦弱,只有九 公斤重,長期咳嗽,家屬否認男童受過傷,但X光檢查卻意外發現男童的左手臂肱骨骨折,經過社工人員的了解,才揭穿了男童受虐的事實。
夏紹軒歸納高度疑似受虐兒的病史特徵:超過三次 以上的急診外傷就醫紀錄、病史描述不一致、病史與身 體檢查不符合、延遲就醫、一歲以下的嬰兒骨折與頭骨 外傷。
若醫師懷疑受虐兒童是受到性侵害,則評估的指標包括:肛門陰部急性受傷卻無明顯病史、肛門陰部流血、有分泌物或發炎、癢、瘀傷、性妄想或強迫性行為、懷孕等。
具規模的醫院大多數已建立通報兒童虐待的醫事人員手冊,當疑似受虐兒進入兒童保護系統時,就由醫院社工人員介入,可在不須取得父母或監護同意下,進行治療及驗傷取證,並可由社工、警方等人士在二十四小時內通報各縣市的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社區診所和醫院也責無旁貸,林奏延認為,基層醫療院所是民眾最常就醫的地方,基層醫師也要學會辨識受虐兒,在沒有社工和警方配套措施、或是無法急救傷重的受虐兒情況下,除了評估予以立即轉診之外,亦可利用「一一三」專線,救救受虐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