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污染減少魚回來了 淡水河魚種新增34種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三十日電)淡水河流域淡水魚的種類變多了。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今天公布最新的淡水河流域污染整治生態效益調查結果,發現過去兩年內,流域內的魚種由整治前的十四種,另新增了三十四種,其中連不耐污的湯鯉也由河口回流,顯示水質變好了。

環保署二零零四年至二零零五年,每年四次,針對大漢溪的浮洲橋、新店溪的秀朗橋及萬板大橋、基隆河的百齡橋及中山橋、淡水河本流的紅樹林段與關渡大橋等污染負荷量較大的區域,進行二十二處次生態效益調查。

結果顯示,流域內魚的種類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由一九八二年開始整治前的十四種,提升到現在的四十八種;其中包括了白鰻、六帶(魚參)、湯鯉、大口湯鯉、虱目魚、頭孔塘鱧等六種較不耐污的魚種。

環保署水質保護處科長魏文宜表示,魚種數量的多寡與河川水體的狀況有關,從歷年淡水河生物監測資料可以看出,淡水河魚種的豐度及廣度都已較整治前多,數量最多的魚種又以烏魚、豆仔魚、吳郭魚、鯉魚、鯽魚等周緣性淡水魚最多。

進一步分析,魚種以淡水河的本流紅樹林段至關渡大橋最豐富,當地水質的溶氧(OD)也由整治初期的1.44mg/Lg提升到近兩年的2.15mg/L;生化需氧量(BOD)由13.32大幅下降為2.59;氨氮(NH3-N)由4.76下降為2.77。

魚種的多樣化代表了水質變乾淨。台灣水利環境科技研究發展教育基金會教育研發組長游進裕說,以過去淡水河較少發現、對水質敏感的湯鯉、大口湯鯉為例,願意從沿海、紅樹林及河口,回游到這次調查的中下游區域,如果能夠持續維持下去,二、三年後,相信還會有更多族群的淡水魚陸續回到淡水河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