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資優生鑑定應審慎
【大紀元5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侯念祖/台中報導) 中部四縣市資優班考試所引起的軒然大波至今仍議論未歇。這次引起爭議的最主要焦點就在於這些資優班是否是「以資優班之名,行能力分班之實」,以及這種集中大規模考試的方式,是否符合資優鑑定的相關程序。根據專研特殊教育的亞洲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林秀珍表示,資優生從鑑定到輔導,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謹慎,如此才有可能讓資優生得到最佳的教育與成長結果。
台中市教育局長張光銘25日宣佈,將依據特殊教育法令規定,國中資優班招生除筆試外,還將進行第二階段評量,再綜合研判出真正的資優生。(中央社) |
亞洲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林秀珍指出,資優生的數目在國外一般而言大約是僅在2%左右,若對照智力商數(智商,IQ),則大約是在135-140之間。同時,資優生的鑑定必須經過一套詳盡與繁複的過程。通常這是由學校老師觀察並蒐集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表現之後,認為該名學生具有資優的可能,再轉介給學校的心理師(school psychologist),透過心理師給予鑑定。
林秀珍表示,由於資優是一種具個別性的特質,所以鑑定過程通常也都是以個人施測的方式來進行,很少採取多人大規模集中測試的方式。
至於鑑定施測的方式有何特殊之處,林秀珍則表示:「除了因為必須很細緻的去觀察個人表現,所以一般而言不可能採取大規模測驗。同時,資優的鑑定不光是智育部分,尚包括音樂、美術、領導才能,以及其他特殊能力等。」施測的過程雖然會使用到標準化的評量工具,以量化的方式來測驗,但是「這通常只是一種輔佐的方式。
事實上,施測的過程最重要的在於細緻的觀察個人表現,例如,和小朋友進行討論、對話,觀察他的思維邏輯或思維模式,這是屬於質化的部分,它雖然無法量化或標準化,但在鑑定上卻非常重要。」而且,「即使是智力測驗,也有實作的部分,絕對不只是紙筆測驗而已。」
在鑑定為資優生之後,除了將他們編班教學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根據他們的特質編寫專用的教材,進行比較進階的課程,而非以與其他學生相同的教材教學。而對於資優生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在於輔導。亦即除了安置教學之外,也必須輔佐以心理發展、情緒部分的輔導。
林秀珍指出「因為學業能力、處事能力與心理能力並非等量成長,資優生可能在學業能力方面表現傑出,但是在其他能力方面則可能與同齡孩童相似,這樣的落差可能會帶來心理上的問題。」對於資優生輔導的重要性,林秀珍更指出:「同時由於資優生的自我期許高,因此會導致其壓力增大,以及挫折接受能力低,有時在人際關係上也會遭遇問題,因此,教育資優生絕對不能忽視輔導這一部分,否則就會造成問題。」
對於中部縣市此次採取大規模集中考試的方式,林秀珍認為的確較不妥當,因為這樣無法適當的辨認每個學生的特殊資質,同時我們的教育單位也不應只將重點置放在資優生的認定上,因為後續的安置教學和輔導,才是資優教育是否能真正發揮功能的關鍵所在。◇(//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