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大陸新聞

鄒濤現象:溫總與奸商角力白熱化?

【大紀元5月15日訊】(亞洲時報記者空戒僧5月15日撰文)近來,深圳市民鄒濤發起了一場“三年不買房運動”,竟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廣度、深度,在中國大地刮起了一股猛烈的旋風,席捲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得到了成千上萬人的響應。這場運動已引起相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連權威、正統的中央電視台也予以了正面報導。這“鄒濤現象”背後,其實有頗為值得觀察的地方。

4月27日,鄒濤在奧一網論壇發表《深圳市民鄒濤關於發起“不買房行動”致全社會的公開信》,該信以“網絡速度”在各大網站迅速傳播。一封在互聯網上發布的“不買房行動”的公開信,何以“一石激起千重浪”,在社會引起巨大反響?乃因其觸動了中國人的一根敏感神經﹕住房問題。

中國詩聖、唐朝大詩人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雲﹕“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道出了對自己所居破茅草屋的無奈、無助,“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同時詩人以博大胸襟祈望世間人人都能住進安穩如山的寬敞大廈﹕“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誠如此,則“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向來是中國人追求的生活目標和理想社會。俗語“衣食住行”更是把“住”擺在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繼“衣食”之後的第三位。足見自古以來,住房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及中國人對住房孜孜以求的向往。

令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古至今,住房問題在中國一直未得到根本解決;天下寒士俱不得歡顏。

解放初期,農村掀起土改運動,“打土豪,分田地,均貧富”,把地主、富農的房子分給貧農;可惜地主太少,貧農太多,杯水車薪,用這種方式不可能解決農民的住房問題,廣大農民長年累月生活在低矮陰暗的茅屋、土屋裡面,與“杜甫草堂”差不了多少。

在城鎮則長期實行公房福利性分配制度,住房成為一種極其珍貴的稀缺物品,很多職工工作半輩子也難混上一套幾十平米的住房,三代共屋、四世同堂屢見不鮮。住房分配上的不正之風在當時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社會問題,自然是有權有勢者及拍馬送禮“開後門”者更易分到好的住房。

進入1990年代後,中國逐漸實行住房私有化,企事業單位配合房管部門將公房賣給職工,並配發“房產證”,直到這時,人們才真正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私房。同時,商品房興起,先富起來的少數人可以自由地購買商品房甚至豪宅。

近十多年來,中國人的住房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至少從面積上看是如此。據報導,1978年,中國人均住房面積城市居民只有6.7平米,農村為8.1平米;到 2005年底,人均住房面積在城市已超過25平米,農村則達到了29.7平米。中國近幾年人均住房面積每年以1.5平米左右的速度增長。

2006 年3月,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樂觀地表示,中國住房持有率達到了80%左右,人均住宅面積達到26平米,居於世界較高水平,超過香港的7.1平米和日本的15.8平米。此言一出,引起網上一片質疑之聲。有學者指出,聶梅生的數據沒有區分建築面積和使用面積,中國的人均住宅面積指的是建築面積,而日本和其他國家采用的是實際使用面積,此外,日本人均住房面積是31平米而不是15.8平米。

問題是人均住房面積再大也不等於人人“居者有其屋”,這就好比在談論一個億萬富翁和一個乞丐時,你不能把他們“人均”一下,於是兩個人都成了“半個億萬富翁”。

這些年,中國房地產業異軍突起,方興未艾、長盛不衰。一棟棟高樓大廈、一片片住宅小區、一群群豪華別墅拔地而起。住房建多了,按照通常市場規律,房地產開放商應該降低房價、薄利多銷。可事情恰恰相反,這些年的房價是扶搖直上、一路飆升。統計顯示,2004年四季度,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繼續快速上漲,同比漲幅為10.8%;據國家統計局調查,去年上半年,35個大中城市房屋價格上漲9.7%,下半年漲幅為7.2%。今年第一季度,深圳關內商品住宅價格漲幅驚人,平均達10313.89元/平米,首次沖破萬元大關,同比上漲35.46%。

中國人向來重視“窩”(住房)。可面對天價的商品房,普通百姓、工薪階層惟有望房興嘆。萬元一平米的房子誰敢問津?普通國人有多少人一生中能攢足五十萬到一百萬?

房價再高也難不倒先富裕起來的特殊一族,錢攢多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當然要把“窩”搞好一點,搞多一點。於是人們看到,擁有數百上千平米大面積豪宅、別墅的人也大有人在,有些還“狡兔三窟”,擁有幾處宅第,盡管某些宅第大部分時間在閒置,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如果細心觀察,這種人多為貪官污吏、暴發戶;某些有權有勢者則膽大包天、罔顧國法,笑納送上門來的免費豪宅。

“物以稀為貴”,房價持續攀升是否說明商品房越來越稀缺、緊張呢?非也!據國家統計部門2004年9月的數據,商品房空置面積為9748萬平米,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積為5736萬平米,中國房屋空置率已超過國際上公認的20%的標準;2005年前11個月,商品房空置面積達1.14億平米。專家驚呼﹕中國正面臨潛在的住房過剩風險!一方是住房持有者奇貨可居、囤積樓盤、閒置住房,另一方是勞苦大眾居無定所、買不起房甚至露宿街頭,這是杜甫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另一番景象,難怪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呼吁要徵收“房產閒置稅”。

看病貴、上學難、房價高被人們喻為新“三座大山”,成了今年全國“兩會”關注的焦點。政府對此予以了高度重視,出台了多項平抑房價的政策和措施。目前看來,收效不大,房價在照漲不誤。

正是在住房供求處於尖銳矛盾、房價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鄒濤“不買房行動”公開信像一根導火索,激起了許多民眾的怒火;鄒濤一呼百應,響應者如雲。大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做房奴,抵製買房。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新浪網的一項調查顯示,79.1%的人支持“不買房運動”。但這場“運動”效果如何,能否有效促使房價下降,尚有待觀望。

祈求唯利是圖的房地產開發商大慈大悲發善心,既不容易也不可靠。某房地產大佬就有一個著名的觀點“商品房的供應只應該面向中高收入者”,言外之意﹕低收入者不配住房。鑒於“居者有其屋”是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按照鄒濤所說﹕“政府在解決居民住房問題上肯定要承擔起更大的責任。”(//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