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十五日電)台灣前輩雕塑名家丘雲最重要且兼具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的作品─臺灣原住民群像,在完成四十五年後以翻銅的嶄新面貌重現世人眼前。明天起到六月四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展出。
行政院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以「重見天日」形容這二十尊翻銅之後的臺灣原住民群像,並稱它們是臺博館具有代表性的鎮館典藏之一。至於原石膏塑像,臺博館館長蕭宗煌說,將先寄放在國美館雕塑典藏部門。
臺博館收藏的二十尊「臺灣原住民群像」雕塑,是丘雲在一九六一到六二年間,應當時的臺灣省立博物館邀請而製作的等身大石膏群像。當時製作這批雕塑是為了臺博館原住民常設展示室陳列之用,在製作時特別由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教授、也是當時臺博館陳列部主任的陳奇祿,提供相關資料與修正意見,以求寫實。
雕塑完成後即陳列在臺博館二樓東側臺灣原住民常設展覽室中達二十年之久,直到一九八二年因重新更新展示內容,才功成身退至典藏庫房。去年七月的「丘雲教授雕塑回顧展」中,藝文界人士對於丘雲這批壯年時期的重要作品能夠完成修復,都給予高度肯定,並力促將這批石膏作品翻製成銅像,以便永久保存。
因此,臺博館在去年十二月委請擔任石膏像修復工作的王秀杞、王壬癸,進行石膏像的翻銅作業,今年四月底全部完成。重新展出的「臺灣原住民群像」以細膩優雅、沈穩內斂的風格,栩栩如生地刻畫出臺灣原住民各族群人物的特質,被譽為丘雲最重要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