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編譯)國際先驅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3月2日刊登了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研究生詹姆斯-顧(James Ku)的文章,作者於文章中陳述自己因在中國工作而瞭解到中國市場背後隱藏的貪污與欺騙,並就在中國投資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大紀元取得作者同意翻譯此文,以下是該文章的翻譯:
身為上海一家新公司的經理,我過去經常從高聳的辦公室裡望著窗外的花花世界。當建築起重機在天際描繪出新的輪廓、船隻載運貨物沿著河流出海時,我總是覺得像坐在運動競技場的豪華箱子上,注視著這向外界展示的二十一世紀的經濟大事。
不幸的是,我到這裡看到的競賽是具有欺騙性的而且通常資格不符。
儘管我離開上海時覺得身分卑微和樸素,但是我知道,正當部份世界上最有經驗的商人犯了追求中國看似無限的潛在利益而忽視基本的商業道德的錯誤時,我也犯了相同的錯誤。
當我初到上海時,我和其他人一樣被難以置信的統計資料和無法抗拒的成長潛力迷住了。當我試圖為公司取得資金時,我對公司資產的正當性感到納悶,但是因為最後可獲得優渥薪資的承諾擺在眼前,所以就忽略了這麼一點點的懷疑。一直到證據充分時,我最後才使自己擺脫這一切。
我越反思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我越發現我經驗中的要素正大幅度地瓦解。伴隨著一波中國狂熱,中國人壽保險公司(China Life Insurance)的首次公開募集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在2003年成為全美最大型的IPO,它在剛開始交易的前幾天賺回了80%,隨後因為大規模的詐騙和貪污行為被揭露而使其股價跌到谷底。
在中國建設銀行成功地於2004年發行IPO之前,中共當局處決了4名涉嫌詐騙公司1千5百萬美元的銀行職員。現在,輪到中國銀行要發行IPO,而其2名行員卻在本月在美國被指控盜用了4億8千5百萬美元。
儘管中共財政部門持續努力地建立公司管控機制,但是歷史告訴我們,中國銀行將毫無困難地募集到80億美元的目標值。
就中小型的市場而言,詐騙和公司管理甚至是較大的問題。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中國專家賽區(Anthony Saich)表示,很多中國人將資本主義定義為人人為己。
對於生長在政治動亂中而感到疲憊不堪和生活在苦難裡而挨餓受凍的很多聰明人而言,他們會很自然地發現,四周突然出現這麼多的機會和金錢,他們應該試著透過各種可能的手段抓到他們那一份。
儘管很多人嘴上經常說在中國投資要小心,但是很明顯地,他們還是不夠謹慎。就我所學到的經驗而言,外國投資者不但應該注意在中國經商的風險,而且也應該注意在投資像大西部這樣的市場時所會遇到的心理陷阱。
我第一次遇到的陷阱是我在上海的美國同事經常抱怨公司的問題,並將其歸因於「中國的經商方式」。儘管這種想法通常是對的,但是它們卻十分危險,因為它們使人看不見真正的管理問題,而且有效地將責任轉移至更高的無形力量,使公司免於責難。錯誤的經商方式在全世界通常都是一樣的,所以過錯應歸咎於應負責之人。
另一個問題是,在中國的商業環境中做風險與報酬分析時會發現風險很難確定,而報酬的可能性似乎無限。很多投資者決定不考慮它,而其他投資者則完全迷失在報酬之中了。
在中國做生意的人們應該將其努力中不成比例的一部份專注於考察風險上。當風險難以確認時,他們應該規避風險,而不只是減少風險。
樂觀主義者認為,中國雖然有問題,但是它擁有巨大的機會。儘管樂觀主義者是對的,但是當樂觀不復存在時,任何人都可能受傷害。為了持續檢視樂觀主義,我以前應該多花心思在腦海中想的事,而少專注於窗外令人興奮的事。
*大紀元感謝作者同意翻譯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