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美牛肉混牛骨 日本能再禁運 台灣不能?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紀錦玲華盛頓特稿)日本海關檢查出美國進口牛肉帶骨,再次關閉大門;類似事件發生在台灣,但台灣「無法」再度對美牛肉關門,只能停掉發生問題的牛肉包裝廠,而這次出狀況的牛肉廠商,竟是美國排名數一、數二的Tyson肉品大廠。 

台灣中正機場海關檢出一批美國牛肉,混雜碎肋骨,衛生署強調是包裝品管疏失,而非食品安全問題,因此只決定禁止這家美國屠宰工廠牛肉進口,而未全面禁運。

到發稿時間為止,美國農業部早晨時間才剛上班,還待官員進一步查明事件原委。

這次美國牛肉帶碎骨事件,台灣方面處置,是禁止該包裝廠的牛肉進口;何以類似事件日本可以決定全面進口,台灣不能?

原因是台灣在與美國談進口條件時,並未明文規定「但書」。

二零零四年底,美國發生首例狂牛症,於是台灣禁止美國牛肉進口,二零零五年四月台灣重新恢復美牛肉進口時,曾明文規定,如果再發生狂牛症病例,台灣將再次禁止進口;不料,不久後,果然發生第二例,於是台灣根據規定,再次禁運。但今年一月台灣第二度重新開放美國牛肉進口,雙方的條文規定,並沒有將但書列入。

另外,有關安全衛生檢查方面,台美雙方在談條件時,也未明確談到專家團體定期赴美稽查經費,應由美方支付。

衛生署邀集專家組成「美國食品安全體系稽查團」最近來美,實地了解美牛肉生產、包裝狀況。在報銷經費時,衛生署才發現此一問題。

台灣進口美國牛肉,一年約有一億多美元採購額;每年進口美國蘋果,約一千多萬美元。牛肉進口金額約蘋果的十倍。

不過,比較蘋果蠹蛾事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防檢局在把關時,顯得較有經驗,明文規定定期赴美檢查果園防疫、包裝衛生,經費應由出口賣方支付。

為了牛肉進口,原本行政院消保會、立法委員也打算組團來美實地了解,不過,尚未成行,已先發生牛肉帶碎骨事件。

在美狂牛症首例發生時,日本等四十多個國家對美國牛肉禁運,影響美國一年三十八億美元出口額,牛農、牛肉產業生計大為蕭條,此地最大品牌如TysonFoods Inc及Cargill Inc牛產品製造業,一再敦促美國政府加強協商,早日恢復出口。

美國牛肉業者一向對美國國會、行政部門有很大的決策影響力。這也就是美國一再透過外交關係,對亞洲國家施壓,要求重開牛肉大門。

「但書」、定期稽查經費由賣方支付,看來雖然事小,卻顯示台灣與美國商業談判,由於外交種種因素,處於「弱勢」,台灣雖然不能如日本一樣,與美方談判掌握較多籌碼;但技術與食品衛生問題,台美談判應該就事論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