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灣失智症患者急增 多數未獲診斷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二十三日電)台灣逐步邁入高齡化社會,隨著人口老化,失智症患者也急速增加,全台失智老人已超過十一萬人,是十五年前的兩倍,但在普遍認為記憶力減退、個性改變等症狀,是老化正常現象下,多數輕度患者都未獲診斷,延誤早期診治時機。

台灣失智症協會上午舉辦「二十一世紀失症防治照護政策」座談會,呼籲政府及民眾應重視早期發現及治療,才能降低失智症對個人、家庭及社會的衝擊。

根據統計,目前全台灣失智老人超過十一萬人,是一九九一年的兩倍;推估二十年後,失智人口更將雙倍增長,超過二十二萬人,相當於一個縣市的人口。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陳榮基表示,老人失智是種疾病,但許多民眾卻因缺乏認知,總是將家中長輩出現的記憶力減退、個性改變,甚至於是憂鬱、幻覺及妄想等症狀,視為是「老番顛」的正常老化現象,不以為意,導致絕大多數輕度的失智症患者都沒有被診斷出來,進而延誤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時機。

老人家常有半夜醒來想喝水,到了廚房卻忘記要作些什麼的經驗,陳榮基說,忘記要喝水並不打緊,但若是從廚房走不回臥室,就得擔心是不是有了失智症。

陳榮基說,失智症目前已有少數治療藥物,透過改善腦中神經傳導(酉每)的分泌,雖無法治癒,卻可延緩症狀惡化的速度,約一至兩年,讓患者仍能維持自理能力及一定的生活品質,也減少照顧者及社會的龐大負擔。

預防失智症,陳榮基建議,得從良好的生活習慣作起,醫學已經證實對心臟有益的、也對腦部有益,因此,只要生活規律、多運動,作好高血壓、高膽固醇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預防,自然也能降低患失智症的風險,退休族千萬不要整天當「廳長」,盯著電視過活,而該學習當個「步長」,多到戶外走動才健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