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溫室氣體減量爭議大 經濟部環保署各有堅持

【大紀元4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二日電)「國家永續發展會議」今天落幕,爭議性的溫室氣體減量並未達成共識,此案攸關能源政策以及八輕、台塑煉鋼廠等重大開發案,經濟部著眼於物價波動及經濟發展,認為不應自我設限,但是環保署考量日後的貿易制裁,主張經濟部和交通部應拿出具體措施。

中央研究院長李遠哲昨天引用的數據,台灣每年每人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是十二點四噸,僅次於美國的十九點九五噸、澳洲的十九點一噸,名列全球第三。他並主張台灣短期核能發電、長期再生能源的政策,以減少製造溫室氣體。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長張國龍指出,台灣人口占全世界不到千分之三,卻排放了百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是全球平均值的四倍,預估到了二零二五年,台灣每人每年將製造十八噸的二氧化碳,現有三個國際組織注意此事,台灣若不謀求溫室氣體減量,遲早遭到貿易制裁。

環保署傾向比照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的二 氧化碳減期程,即每年增幅控制在百分之零點九八以下。張國龍並說,台灣應儘量參加相關國際會議,爭取將台商赴中國、印度投資且使用低污染設備時,所貢獻的溫室氣體減少量,列為台灣的績效。

經濟部次長陳瑞隆卻主張,目前物價波動,經濟部想要「以價制量」調整電價,顧慮再三,遑論水價、糖價蠢蠢欲動,牽一髮動全身,有些國家之所以能達成溫室氣體減量的目標,正是部分倚賴核能發電。

環保署曾行文要求經濟、交通等部會,訂出二氧化碳減量的具體措施,但回應冷淡,這兩天與會的經濟、交通代表主張,台灣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如果自訂二氧化碳減量,反而落人把柄,自我設限。

不過,主持國家永續發展會議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錫耀認為,溫室氣體減量是個痛苦的政策,但再痛苦都要訂出方向、目標及時程,才有努力的依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