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0日報導】農漁產銷中優惠措施基層回應系列三(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縣二十日電)中國擴大台灣水果准入品種,新增柳橙等四種水果,雲林縣農民團體、縣府官員對於台灣水果銷往中國,認為雙方訂約、政府政策、行銷通路、冷藏設備等都要面對,水果出口必須相關措施完善,才能嘉惠農民,要正視世界市場的趨勢,如何跨出去是重要課題。
中國擴大台灣水果准入品種,新增柳橙、檸檬、火龍果、哈密瓜等,其中柳橙大宗產地之一的雲林縣,種植面積與台南縣相當,有三千四百多公頃,佔全台百分之三十左右,主要產地在古坑、斗六、斗南、林內等山區鄉鎮市一帶,雲林縣政府與古坑鄉公所近幾年積極推廣,打開相當知名度,擴展外銷才剛起步仍在努力。
根據雲林縣政府果品生產統計資料,柳橙種植面積三千四百零五點五四公頃,年產量七千九百二十八萬零三百二十公斤;再看雲林縣農民團體外銷數量統計資料,2002年度柳橙銷往中國只有二萬三千五百二十公斤,2003到2005年主要銷往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香港等,數量從數萬到十多萬公斤不等。
從這兩項資料可以看出,雲林生產大宗的柳橙銷往中國的數量很少,更遑論其他水果,再者,台灣水果的外銷市場還有東南亞國家,產銷調衡與拓展通路的策略不同,兩者可有相輔相成之效,但是基本考量的出發點卻不同,這就是台灣水果銷往中國的基本思考與行銷策略何在的重要課題之一。
台灣水果(包括農畜產品等)產銷失衡必須針對產銷問題改善,不能將拓展通路當作解決產銷失衡的辦法,農民認為,外國水果銷到台灣走高檔路線,同樣的台灣水果外銷也要走高檔等級,否則與當地廉價水果如何競爭,生產高品質水果、生產專區等措施何在,是農民與政府都要面對的課題。
農民團體與縣府官員認為,政府政策要明確是前提,未經有效管理之下,台灣水果前進中國,價格競爭的後果是市場被打爛了,中國講零關稅但事實上還有關稅增值稅要面對,雙方訂約、行銷策略、行銷通路的點線面、當地冷藏設備是否完善等,都是台灣水果外銷要面對的,這樣才能穩健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