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孫承武台北十六日電)政府全面強化緝毒,雖讓國內毒品價格連番飆漲,但毒梟仍挖空心思跨境走私毒品,因此,如何拒毒於境外,則是警方目前緝毒戰的當務之急。 刑事警察局偵查科指出,國際販毒路線早年受限東南亞國家遭赤化,大多選擇泰國曼谷為根據地,運送毒品以高純度海洛因為主,由台籍漁船在公海上「銀貨兩訖」返台闖關。
至於「安非他命」,有製毒瓶頸、過程中產生臭味的問題,毒梟因此多選在菲律賓、馬來西亞製毒。 如依跨國走私毒品案例分析,國際毒品交易慣例,賣家只提供貨源,不負責運毒,如買家找到上游貨源,還得另想辦法運毒,因此運毒方式五花八門。
一般來說,空運「螞蟻搬大象」是較常見運毒手法,少量的毒品由遊民、失業者充當「交通」,將毒品包裹在保鮮膜內,通常在登機前吞食,之後掌握時效返台,但以往曾發生包裝不當遭胃酸溶解造成滲漏、破裂,致在機場猝死案例。
近年來國際販毒路線改走陸路,經越南轉港、澳回台,路線不同,花樣變化就多了,包括以氣味遮掩混充在椰子水、辣椒醬、魚飼料,或是藏在提箱手把、挖空球鞋後跟、內衣褲夾縫,甚至有妙齡女子想出將毒品夾在衛生棉案例。
「航空郵包」運毒則是新運毒方式,毒販透過網路訂貨,從歐陸荷蘭、比利時等國家,以郵寄方式走私大麻來台。
航警局官員表示,面對五花八門的毒品走私方式,查緝人員的在職訓練顯得十分重要,雖然多年辦案經驗也是破獲毒品走私闖關的重要關鍵,但如果沒有新案例教材使查緝人員建立更高警覺性,仍會讓毒販成功走私毒品。
除空運毒品面的防制外,海防人員更應提高警覺,防範不肖漁船夾帶毒品,海巡人員分析,漁船由於體積大,如果夾藏於船艙或魚貨中,的確難以清查,因此情報蒐集工作必須貫徹執行,對於有案底或不良紀錄的船員,平時就應注意出海次數、漁獲情形。
換句話說,如果單靠航警局與海巡人員的第一線緝捕,仍無法竟全功,外勤辦案調查員舉例指出,「空運」闖關的毒販,一般都採「死轉手」,也就是拿著交付的鑰匙依約直接將毒品放在車站、百貨公司置物櫃,並不與買家見面。
這種「單線」的聯絡方式,使警方偵辦上遭遇困難,如果斷線往往前功盡棄。至於來自港澳的黑幫訓練專業的運毒人員,這些人本身不吸毒,且經訓練後熟知偵查人員蒐證,警覺性高,和國內「吸毒轉兼中盤」的情況完全不同,更大幅提升辦案挑戰。
法務部官員強調,如何拒毒於境外,在查緝方面必須能以點線面方式,形成一道有力的防護網,包括第一線的航警與海巡人員,及各地檢警人員充分配合,進行情報蒐集,特別是與東南亞國家進行情報交換,進行跨國的司法互助。
「反毒」是一場漫長的戰爭,警方打擊毒品犯罪,換來的是毒品價格飆漲,以及毒梟運毒手法的「再進化」,當然警方面對的挑戰更大。但這是身為執法者無可迴避的宿命,而「拒毒於境外」正是反毒作戰最高指導原則,畢竟是「邪不勝正」。9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