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十四日電)台灣對中國大陸提出的第一起進口救濟措施今天出爐,這也是全球第一宗援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入會議定書第16 條,對中國貨品採行特別防衛措施的案例。儘管申請人對救濟措施並不滿意,中國也很可能拒與台灣諮商,但台灣總算踏出在WTO機制下的重要步伐。
經過長達半年的聽證會、委員會議程序,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今天終於對雲林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申請對中國進口毛巾採取進口救濟措施案做成最後決議,決定實施為期三年的防衛措施,將中國進口毛巾關稅由現行的從價課徵10.5%,改為從量課徵,第一年每公斤 課徵42元關稅,第二年每公斤課徵32元,第三年每公斤課徵20元,但不得低於按現行稅率10.5%所核算稅額。
這樣的稅率與業者日前要求的至少課徵189%關稅有很大的落差,一路支持業者的立委賴幸媛情緒激動地指責貿委會官員及學者「偷懶、墮落」,毛巾業者也難掩失望之情,揚言會同其他傳統產業業者到經濟部前「埋鍋造飯」,長期抗爭。
貿委會執行秘書黃智輝表示,毛巾業者最初提案申請是要求把關稅提高到50%,當時貿委會還特地派員南下徵詢業者50%的稅率會不會太低。至於189%的稅率, 業者是在貿委會認定產業損害成立,召開擬採行進口救濟措施聽證會上才變更申請,貿委會委員們認為這個數字「找不到有利的數據依據」。
黃智輝說,WTO的防衛措施基本上是針對公平貿易 行為,就算要在WTO架構下諮商,也必須提出合理的數據,台灣才能站得住腳。貿委會委員會議裁定對中國毛巾每公斤課徵42元關稅等數字,是在誠信、合理基礎下計算得出,主要是參考開放中國毛巾進口前一年(2001年)的進口毛巾價格計算而來,貿委會委員們認為採取這樣的救濟措施會奏效。
雲林毛巾業者代理人,曾任美國執業律師的世新大學教授黃維幸表示,2001年其他國家毛巾進口價格不在此案調查之列,當時進口毛巾價格與目前中國毛巾進口價格也不相同,不能以當時其他國家毛巾價差幅度來計算中國毛巾進口關稅,因為其他國家進口毛巾是否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必須經過調查才能確定,業者沒有提出訴求,不代表沒有損害。
黃維幸說,WTO並未要求各國採行的進口救濟措施 必須「站得住腳」,很多時候各國甚至不需做任何解釋,貿委會今天做成這樣的決定,「中國一定在偷笑」。
對進口救濟措施感到失望的毛巾業者,能否期待財政部正在進行的反傾銷措施,為他們「討回公道」?
黃維幸表示,如果財政部調查後發現中國毛巾傾銷率確實達到189%以上,當然可以課徵189%以上的反傾銷稅,但反傾銷調查目前僅進行到廠商填報問卷的程序,進度遲緩,指望反傾銷措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屆時台灣毛巾業可能根本不存在。他也質疑財政部的反傾銷調查程序粗率,未來可能被中國挑戰,未必能保護毛巾產業。
雖然業者對於這項進口救濟措施的實質成效頗為質疑,但正如黃維幸所說,這是台灣在WTO體制下第一次 啟動防衛機制,政府缺乏經驗,但終究還是踏出了第一步,也許未來可以做得更好。